清朝历史上背锅第一人野史趣闻
清朝(1616年—1912年)共296年的历史。
清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为止。清朝的出现可以说是属于历史的倒退,相对野蛮的游牧民族战胜了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的明朝,进而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中,被远远甩开被迫进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在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中,李鸿章黑锅背的最多
“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李鸿章几乎经手了所有的不平等条约,要不是他为国家利益的据理力争,列强们会更加的贪婪。即使清朝没有李鸿章还会出现其他的人来代替他,并且国家因此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毕竟李鸿章手中没有决策权,所以一切的结果都是由慈禧太后拍板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清政府软弱无能导致的。

在洋务运动中,成果最多贡献最大
史学界对李鸿章在洋务运动的贡献多持肯定意见,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这些都是可圈可点的业绩,怀着富国强兵的目的,李鸿章等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这是史家的定论。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记得在一些儿时的电视剧里《神医喜来乐》,当时听到台湾被割让后,认为李鸿章就是一个大坏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才明白原来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以及外教手段,保护了我们国家无数的利益,如今却被很多人评判为卖国贼,确实有失公允。
毛主席评价说他'水浅舟大',意思是,李鸿章有大才,可惜啊,当时的时代背景让他无法施展,正所谓生不逢时。'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

在西方列强的眼里评价甚高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西方人也将其称为”东方的俾斯麦“。可见李鸿章的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是受到世界各方共同赞许的。
本文并不是想为谁洗白和翻案,只是想从多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当下的世界,尽可能客观的还原出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功过是非。
(近日想集中捋捋各位政商两界大佬的发家历程,恳求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还原这纷繁世事,有兴趣的读者可私信)
本文作者:揣测世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