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枷谈史:名帝雍正,爱新觉罗·胤禛,也有人所不知的的另一面野史趣闻
大家好,我是消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雍正:爱新觉罗·胤禛的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吧。
这是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的一桩有名文字狱案。
钱名世是那个时代的进士,殿试时取得了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的优异成绩,一番风顺地步人了仕途。他和当时与年羹尧的交情很好。雍正年间第二年,年羹尧奉诏进京,钱名世赠诗迎项,其实这本是官僚之间应景的一种礼貌,偏偏他的诗中有“钟鼎名勒山河普,番藏宜刊第二碑”,之句,犯了雍正的大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年羹尧平定大乱,应当树碑立传,名刻金石。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用了“第二碑”三个字,既然年羹尧有大功,却名列第二,那么,第一碑该是何人呢?原来,康熙末年,雍正的亲弟弟,也是他夺取争位中最为强劲的政敌、皇十四子允口曾受命出征青海、西藏,康熙曾亲自为他立碑记功,这便是所谓第一碑。钱名世的诗无异在给此时已遭圈禁的允口歌功颂德,自然是雍正不乐意的。

年羹尧后来犯了案,在抄家时,发现了钱名世的诗,雍正十分震怒,说钱名世“曲尽谄媚,颂扬奸恶,诗语悖逆”。但他对钱名世的处理却别出心裁,既不杀,也不流放,只是革职逐回原籍,但他亲笔写的“名教罪人”四个大字,被当地地方官制成匾额,挂在钱家大门上面。

所谓“名教”,就是封建礼教,它是封建社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人都应该奉行和恪守的教条,试想,将这么一块匾挂在门上,让钱名世如何作人?这可真是变成了不耻于人类的臭狗屎了,而且让他的子孙后代也难于抬头,倒真达到了“永世不得翻身”的目的。为了防止钱家私自摘匾,雍正皇帝还派了地方官定期检查。

皇帝的手段还不只如此,当钱名世离京回家时,他还命令京城的官僚作诗为钱名世“赠行”,当然那诗都是对钱名世的口诛笔伐,这颇有点后世的大批判了。写诗的人数多达385人之多,鼎鼎大名的散文作家方苞也被拉进了这场大批判之中,以他那老道的笔墨写了首批判诗,头两句是“名教贻辱世共嗤,此生空负圣明时”,翻译成现代话便是钱名世玷污了名教的纯洁性,因而遭到社会的一致谴责,他辜负了伟大的时代。这些诗还被皇帝交给钱名世合成专集出版,这便是《名教罪人诗》,并颁发给全国学校,让普天下的读书人以这个反面教员作为借鉴,对读书人击一猛掌,使他们警醒。
今天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本文作者:消枷(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