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尉迟敬德为什么来高密修龙王庙?野史趣闻

2018-11-07 13:07:20

尉迟恭 (隋末唐初名将)(585年-658年12月26日),字敬德。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尉迟恭被后世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这样一位大神级人物,为什么要来高密修龙王庙呢?

相传唐朝初年,高密北乡有座龙王庙,庙后有个村子,就叫龙王庙后村。这年,李世民率军东征路过龙王庙后村,由于人困马乏,饥渴交加,被迫驻足休整,军粮不是很多,热水也没有,到了掖县城才能补给。这时一白发老妇携一篮一罐前来给军士送饭,神奇的是,篮子里的馒头总是吃不完,罐子里的热水总是热气腾腾喝不净。全体军士皆吃饱喝足,唐王李世民不胜感激,亲送老妇回庙,旋即不见。世民大惊,村民及众将士皆说是龙母显圣,东征必胜。李世民于是至庙前许愿,得胜后定返此重修龙王庙。

果然,十二年后,唐军东征得胜,李世民命尉迟敬德来高密监工重修龙王庙,且划地百亩赐予附近人们耕种,减免所有税负,为后人们称作官地。及至元末,林姓由掖县迁来,借所驻官地之庄,将龙王庙后改村名为龙王官庄。随后周围迁来立村者,都以官庄为名。

本文作者:高密乡土情(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