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和幼年康熙的四个辅政大臣野史趣闻
顺治皇帝于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1661年2月5日)逝世,年仅24岁。

顺治皇帝
他临死前和孝庄及大臣们商讨该由谁来继承皇位,出现了4种意见:
顺治的意见是“兄终弟及”,即由他的弟弟们继承皇位。
因为他自己就做过少年天子,6岁登基,由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后来多尔衮专政,皇权旁落,顺治和孝庄孤儿寡母,备受欺凌。这是顺治短暂的一生中最沉痛的经历。如果由年龄较小的儿子们继位,他担心悲剧重演。
可以说,顺治对多尔衮是恨之入骨。

多尔衮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已经离开北京的多尔衮死于喀拉城(今河北滦平县)。忠于多尔衮的大臣们,逼迫顺治出东直门5里迎接多尔衮的灵车,并加封多尔衮为“义皇帝”。
顺治八年正月十二(1651年2月2日),顺治亲政。济尔哈朗上奏陈述了多尔衮的14条罪状。顺治下令,对多尔衮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宫,随后还亲自掘坟鞭尸。
曾是多尔衮最信任的部下苏克萨哈等人倒戈,剩下的全部处死,至此,多尔衮的势力在顷刻间土崩瓦解。
孝庄的意见是由玄烨继位。

孝庄太后
- 首先,孝庄认为,若是由顺治的兄弟继位,他的儿子们顶多也就到亲王、郡王,而且以后还会递降,再难有做皇帝的机会。
- 第二,到目前为止,孝庄已在北京18年了,受汉文化影响,希望父死子继。
- 另外,孝庄也有自己的私心。顺治的兄弟们都不是自己所生,继位后,新皇帝必定让自己的亲生母亲做太后。
宗室的意见是“当立皇子”,即从顺治的儿子们中挑选一人继位。
他们认为,如果由兄弟继承,宗室中很可能会出现矛盾,甚至发生冲突,骨肉相残。
洋人大臣汤若望同意孝庄的意见,由出过天花,并对此终身免疫的玄烨继位。

汤若望
在结合了众多意见后,顺治颁布遗诏,由8岁的皇三子玄烨继承大统。
年幼的皇帝必须得有大臣辅政,顺治他们深思熟虑后最终确定了4名大臣: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
这4个人有位高权重等许多共同点,其中最重要的是,除苏克萨哈曾是多尔衮的部下后来倒戈外,其余3人均受到过多尔衮的排挤和打压,忠于顺治。

索尼:清初重臣
- 索尼出身正黄旗,是5朝老臣,文物双全,功勋卓著。多尔衮摄政后,被发配到盛京(今沈阳)给皇太极守昭陵。
- 鳌拜出身镶黄旗,4朝老臣,作战英勇,赐号“巴图鲁”。皇太极死后,他和索尼一起维护顺治。多尔衮掌权后,对其亦是十分痛恨,千方百计打压,几次差点被杀。
- 遏必隆出身镶黄旗,4朝老臣,曾在松锦战役中救过皇太极一命。后来,受到多尔衮的排挤,曾几次被判了死刑,缓期执行。
另外,他们都是异姓军功贵族,代表八旗权利。由于顺治时期的多尔衮和济尔哈朗都是宗室,权利过大,严重威胁了皇权,所以,顺治和孝庄采取通过重用旗权来压抑宗室的权利,从而巩固皇权。

“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
由此,显而易见的是,顺治在考虑皇位继承人和为年幼的康熙选择辅政大臣的时候,不管是出于私心还是为了皇权考虑,都不得不想到那位曾让他深恶痛绝的摄政王叔叔。
本文作者:一起为爱鼓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