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尔佳氏鳌拜凭什么进入核心统治阶层的野史趣闻
鳌拜(?一1669年),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清初,因善战,军功卓著而深得“太宗皇帝宠眷”,被踢号巴图鲁(意为勇士),封为公爵。后受清顺治帝福临遗命,为辅政大臣之一。
随军伐明,战地称雄
鳌拜早年参加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统率的后金军,从军后即投入了对明王朝的频繁征战。由于他胆气过人,英勇善战,很快在军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将领。
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年轻的鳌拜被授予牛录章京(后金官名,汉译“佐领”)世职,任甲喇额真(后金官名,汉译“参领”)。崇德二年正月,清太宗皇太极为大规模伐明扫清南下通道,决定攻占明边防重地皮岛(今辽宁椴岛)。贝子硕托受命进攻,遭到明守岛将士的拚死
抵抗,清军久攻不下,损失惨重。皇太极为此大怒,寝食不安。至二月,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率军往代贝子硕托,鳌拜随军出征。四月初八夜,清军兵分两路,一路排列巨舰佯攻,吸引明军;另一路则轻舟疾进,攻岛西北隅。但在明军顽强而有效的抵抗下,清军无法登岛。军情危急,鳌拜挺身请战,愿自为前锋杀出一条血路,他向阿济格立下军令习赶“誓必克岛而回”(《清太宗实录》卷三七)获准后,他即率部强行登岛成功。
后又率先举火引导后继清军冲入该岛,皮岛遂克。皇太极闻报大喜,为此特祭文告于努尔哈赤在天之灵。此战鳌拜首功,膺重赏,由牛录章京超摧升为三等梅勒章京(三等男),后又升镶黄旗护军统领。护军乃八旗中之精锐,而镶黄旗为皇太极自将之旗,鳌拜自此成为皇太极的主要将领,参与了以后明清之间的多次重大战役。崇德六年(1641年),他率军从济尔哈朗围攻锦州,大败明了关将领;后进北京,略地山东。累功榷升为三等昂邦章京,位列大臣。
平剿起义军,参议清廷大政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暴逝。皇太极第九子六岁的福临胜位,改元顺治。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明崇祯帝朱由检自缢身死。四月,清军大举入关,吴三桂开关迎降。不久清王朝迁都北京。随后,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在清朝前期的统一战争战中,尽显勇猛晓二将本色为清王朝“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同年十月,鳌拜领军取道陕北,进攻退守西安的李自成大顺军。翌年五月,李自成在被追击途中遇害。顺治三年正月,鳌拜又随肃亲王豪格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时张献忠正移师南充、西充地区(今属四川南充市)停留,在是东出湖广还是北上陕西的问题上犹豫不定。鳌拜抓住这一有利战机,率精锐护军为先锋,由降清的张献忠部将刘进忠为向导,偷袭大西军营。
张献忠碎不及防,中箭亡于乱军之中。豪格后在给顺治帝的奏报中写道:“鳌拜等奋击,大破之,斩献忠于阵,臣至,复分兵四出,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获马赢一万二干余匹。”(《清世祖实录》卷二九)击破大西鳌拜又居首功,凯旋回京。顺治八年,顺治帝以鳌拜“军绩颇多,且为国家效力之处,其功甚悉”,将鳌拜由一等侯超升二等公。(《清世祖实录》卷六三)并视其为心膐,授议政大臣,又拜为巴图鲁总管侍卫,授领侍卫内大臣。(清制:此职最重,官居一品)自此,鳌拜参议大政,随侍帝侧,位列公爵,权势日增,处于清统治阶层的核心地位。
(原题:《清初名将鳌拜》。来源:《军事历史》1994年1期。本文题目为编者改动与原文无关,由于版式需要,去掉相关注释,并做了摘编处理。详见原文。)
本文作者:老博士(今日头条)
-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