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杀人八百万 史上最大的杀人魔王野史趣闻

2018-11-07 07:06:01

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侍翁,父为菊花连句,翁思索未至,随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欲击巢。乃翁曰:‘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巢应之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黄巢率军攻陷郓州,杀死节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众推黄巢为主,号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围广州。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东都留守刘允章迎黄巢军入洛阳。十二月一日,兵抵潼关。十二月十三日,兵进长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大赦天下。

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黄巢败死狼虎谷。昭宗天复初年,黄巢侄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在湖南为湘阴土豪邓进思伏杀,唐末农民起义结束。

屡次科举均以落第告终。黄巢陡然间“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离开长安时扔下一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白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杀气腾腾的誓言。

黄巢回家做了几天私盐贩子。

唐代规定只准国营企业经营盐,黄巢没有经营盐的许可证,结果他们的盐巴被查封没收了。他便散尽家产啸聚山林投身“农民革命运动”去了。他们的造反,如果目的是在于推翻暴政、摧毁一个旧王朝,建立一个能够减轻农民痛苦,推行轻徭薄赋的新王朝,那当然可以称为起义。但是,他从起兵到败死,一直没有彻底推翻唐王朝的想法。

从公元875年起兵到880年,前后五年间曾五次向唐王朝乞降求官,平均每年一次,一直到他自立皇帝。黄巢极端的复仇心理也促使他在战争中对社会不加选择地实施了破坏政策,879年,在攻占广州后制造屠城血案、劫掠财货,屠杀回教徒、基督教徒、犹太人及平民共12万人。

公元880年攻陷长安,自立为帝,但他从当上大齐皇帝的那一天起便沉溺在了掩耳盗铃式的帝王梦中,整天沉浸在宫中,过着淫乐生活。在长安坐皇帝时有人题诗讥讽,因为查不出作者索性把长安城中3000多无辜的儒生都砍了头。

黄巢称帝后,士兵则如同明火执杖的强盗一般在长安街头杀人越货,争抢美女,殴打平民,到处扰民。几个月后,出现粮荒,长安城里一片混乱。小股唐军乘乱攻城,黄巢十分虚弱,立刻带了少数随从逃出城。唐军进城之后,受到长安百姓的欢迎。黄巢到了城外定下神来,才发现入城唐军人数很少,随即反攻入城。重入长安的黄巢,对于百姓欢迎唐军一事恨之入骨,居然下令屠城。将城中男丁杀戮殆尽,来了个“巢怒民迎王师,纵击杀八万人,血流于路可涉也,谓之洗城”,血洗长安城。这座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第一大城市长安,人烟断绝,成为一座空城。后来唐廷借沙陀兵协助攻城,一万多沙陀兵与黄巢十余万人对阵,黄巢一战即溃,只好弃城逃跑。

883年4月,黄巢逃出长安之时,下令纵火。这座周、秦以来一直作为首都的古城,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都史,当时世界最大的百万人口城市,一炬成灰。从此,这座古城即与首都无缘。

安史之乱,安禄山没有毁掉长安,吐藩攻入长安,市区略有所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彻底毁掉长安的古往今来只有黄巢!更为残忍的是,黄巢在失败前夕包围陈州近一年时间里,采用过机械化方式,将活人粉碎,以人肉作军粮,供应他围城部队,以保证他起义军的战斗力,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规模。其骇人听闻的程度,既是中国之最,大概也是世界之最。黄巢所过之地,百姓净尽、赤地千里。

《旧唐书》记载:黄巢率领全军围陈州近一年,数百(一说三千)巨碓,同时开工,成为供应军粮的人肉作坊,流水作业,日夜不辍。将活生生的大批乡民、俘虏,无论男女,不分老幼,悉数纳入巨舂,顷刻磨成肉糜,并称之为“捣磨寨”。陈州四周的老百姓被吃光了,就“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咸被其毒。”黄巢拉起的队伍,在行军作战中病死、饿死、战死的总数至少在一百万人以上。他带进长安的几十万人,大部分是饿死的。在黄巢起兵时,中原本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到了他败死之时,这里已是纵横千里,全无人烟,一片焦土。后来,黄巢弃城逃跑到山东狼虎谷时,只剩下残兵一千余人,黄巢走投无路,众叛亲离,自杀身亡(一说被他外甥林言所杀)。

纵观这位农民领袖大规模“吃人不吐骨头”行径,其野蛮,残酷,恐怖,骇人听闻,岂能给他冠以“起义领袖”来美化他。历代农民铤而走险,反抗强大的统治者,起义军的头目,无不残忍野蛮,无不杀人无算。但是,像黄巢以人肉为粮糗的恶行,绝非一般意义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人性灭绝的屠杀。黄巢起兵还引发了拥兵割据的藩镇遍布全国,此后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十年间,黄巢走一路害一路,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老百姓永远忘不了,流传的一条谚语就足以说明老百姓对他的愤恨了:

“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逃。”

黄巢起义大家都知道,他的那首“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诗非常的出名。

黄巢,一代枭雄。《水浒传》里宋江在浔阳楼畅饮,感慨万千,赋诗一首,说“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意思是,我宋江他日也要效仿黄巢,看谁还敢嘲笑我。

关于黄巢的历史,很少有人知道黄他陷广州以后,在广州屠杀了将近12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穆斯林。关于这段历史中国的文献中没有记载,而阿拉伯世界的文献有记载,中世纪阿拉伯人商人写的旅行记《中国印度见闻录》中的第二卷记述了黄巢起义的相关事情。

“广府居民起来抵抗黄巢,他便把他们困在城内,攻打了好些时日。这个事件发生在回历264年(公元879年,唐僖宗乾符六年)。最后,他终于得胜,攻破城池,屠杀居民。据熟悉中国情形的人说,不计罹难的中国人在内,仅寄居城中经商的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就总共有十二万人被他杀害了。”

为什么罹难的中国人的数字无法计算,而经商的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基督教徒、拜火教徒的数字这么精确呢?因为这些商人都要向中国政府交人头税,有户口簿可查。

这件事情,震惊了伊斯兰世界,所以阿拉伯的很多历史书中都有提及。

10世纪阿拉伯学者马素第的《黄金草原》也记录了这一事件,“据估计,在面对刀剑的逃亡中死于兵器或水难的穆斯林、基督徒、犹太人和祆教徒共达20万人。”

黄巢为什么屠杀外国商人?因为当时的广州聚集了大量的阿拉伯世界的商人,这些商人从事海外贸易,把中国的瓷器、丝绸贩卖到西亚和欧洲,再把欧洲、西亚、东南亚等地的奢侈品、珍玩卖到中国,从事转手贸易,赚了很多钱,非常的富有。黄巢本来就爱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这些外国商人于是就变成了他的目标。再加上,黄巢的队伍是流寇作战,辗转大半个中国,到了广州需要补充军饷和物资。所以这些外国人遭了秧。

黄巢不仅杀了阿拉伯商人,而且还把广州附近的桑树和其它树木全部砍光了,我们知道,做丝绸贸易,必须要养蚕,要用桑叶喂蚕,没有了桑叶,阿拉伯人的丝绸贸易就做不成了。

黄巢本来想长期占据广州,称霸一方,但是好景不长,岭南长夏无冬,草木常绿,蚕虫多不冻死,在唐代,岭南的气候比现在要温暖的多了,黄巢的军队大部分又是北方人,到了春夏之际,岭南爆发了瘟疫,黄巢军队兵力损失惨重,“死者十三四”,也就是说有将近30%—40%的士兵死于瘟疫。最后,黄巢不得不北撤,一路打到洛阳,再进攻长安,长安沦陷,唐僖宗被迫迁往蜀地。

其实黄巢也不想当皇帝,他只想做个节度使,在攻陷广州的之前,他向朝廷上书,要求唐朝皇帝封他做广州节度使,结果朝廷没有同意,黄巢大怒,决定攻打广州城(当时叫番禺)。

来源:中国历史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作者:新青年必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