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史书给你线索野史趣闻

2018-11-06 21:34:55

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历史真相,一直是众多史学家争论的话题,那么,雍正的继位,究竟是谋朝篡位还是众望所归,且让我们从史书之中窥探一二。

雍正皇帝名胤禛,姓爱新觉罗,江湖人送外号四爷,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四爷忙的不可开交,他时而英俊潇洒,时而邪魅摄人,总之不是迷倒万千美女,就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胤禛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可以从清朝官方资料《清史稿》和《清实录》来感受一下。

史书记载,雍正“生有异徵,天表魁伟“,还”举止端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出生的时候有特殊现象发生,生的高大威猛,还特别有素质。除去史官拍皇帝马屁的成分,我们可以推测,雍正应该是长的一表人才的。在科举都要看脸的封建社会,这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

当然,皇帝传位也不能只看脸,所以,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皇权更迭的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一年,是公元1722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一年。

千古一帝康熙,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关于康熙驾崩的具体过程,史书的记载颇有些语焉不详,这也成为后世之人认定雍正篡位的一个重要依据。

清史稿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感觉不适,令胤禛代为祭天,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又在斋宫召见,宣布传位事宜,但是召见者有多少,有谁,却并未说明,而在清实录中,也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只说”奉大行遗诏“。而两份史料,都非常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各种暗示,康熙对胤禛非常看重,属意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

这一点非常不正常,因为雍正传位给乾隆时,病榻之前,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朝堂大佬齐聚一堂,雍正从容吩咐身后之事,若康熙皇帝果真召集亲贵大臣宣召,正史中不可能一字不提。

如此避重就轻,便是令有隐情。

那么,我们姑且算宣召之事子虚乌有,那么,康熙真正属意的继承人究竟是谁?

让我们来看看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人生的最后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康熙六十一年,皇帝已经69岁了,此时他的身体状况持续恶化,大限之日,似乎近在眼前,他在这一年依旧做了很多事情,但涉及到皇子的只有两件:皇十四子胤禵在外公干,皇四子胤禛在京城视察粮仓,替父祭天。

而在这一年,还有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康熙在八月份,”停今年决囚“,也就是停止处决犯人,并且还赦免了一些人,这一举动,类似于小规模的大赦天下。

是什么原因,让康熙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

我们可以推测,也许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考虑。

类似的举动在史书上也屡见不鲜,如清太宗皇太极就多次因身体不好而大赦天下,康熙此举,是否在效法先祖呢?

人死如灯灭,我们已不能得知当时的具体情况,但如果将这些已知穿成一串,我们不难推测出这位君王最后的人生轨迹。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预感自己身体不佳,停止处决囚犯,希望借此向上苍祷告,再给自己多一些时间,看看这十丈红尘,然而,天不遂人愿,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他开始准备权力的交接,将祭天这样的大事,交给了自己属意的继承人,皇四子胤禛,而能征善战的小儿子,此刻还在外公干。

也许,他曾想召集儿孙宣召,奈何病来如山倒,他,没能等到这一刻便溘然长逝。

而那个被他寄托了厚望的继承人,用自己的方法控制住了局面,兵不血刃,登基称帝。

史称,雍正皇帝。

俯仰无愧天地,功过自有千秋,也许就是这位帝王对继位风云的最好回应吧。

声明: 本文图片来源于“东方IC”,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东方IC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本文作者:五分钟的小故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