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诛杀功臣第一人,15000人先后牵连致死!刘邦都自愧不如野史趣闻

2018-11-06 16:36:25

公元1368年,贫苦人家出身的起义军将领朱元璋,在曾经的大宋都城应天府(现在的南京)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朱元璋便是洪武皇帝。

同年七月,朱元璋率领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天进占通州,之后明军进逼北京,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秉着三宫的后妃和皇太子等人,经由健德门逃出了大都。经过居庸关,逃回了他们的草原老家。另外库库帖木尔、李思齐等手握重兵的军阀,在明军攻来时,也都逃离了大都。至此蒙古人在中原98年的统治,彻底结束了。明朝重新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所建立王朝的统治之下。而且已经丢失近400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了回来。之后朱元璋又先后平定了西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最终统一了全国。

战事平息、版图完整之后,鉴于元末的混乱,朱元璋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改革,政治上废除了丞相的职位,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等职位来分掌权利,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严惩贪官,惩治不法的贵族。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北伐彻底消灭元朝的残余势力;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外交上加强与海外诸国间的交流,恢复了中华的宗主国地位。

明朝经过朱元璋在位期间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并且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整个国家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是个聪明而有远见的皇帝,它本身英勇无畏,招揽天下英雄,平定了四海,统一了中华。另外称帝之后,他纳谏如流,善用贤才,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与当时的实际情况都很相符。作为一个开国皇帝,能让国家在短时间之内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称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不过他的性格太过刚硬,而且到了晚年又生性多疑,嗜杀成性,使得许多的开国元勋惨死于屠刀之下,为后世之人所诟病。所谓无风不起浪,朱元璋晚年喜好杀戮真的是因为他的性格吗?是谁让朱元璋开了这个头呢?又有多少人丧生于朱元璋的怒火或是老谋深算之下呢?

朱元璋称帝之后,大封开国功臣,其中朱元璋家乡的漳州人、凤阳人就有六个国公,和二十八个侯,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李善长做丞相时小心谨慎,与朱元璋的冲突并不激烈,而胡惟庸当了丞相之后,飞扬跋扈、独掌生杀大权。他竟敢拆阅呈给皇帝的奏折径自处理,对不利自己的奏折隐匿不报,而且还时常不奏报保朱元璋,便独断专行官员的生杀予夺大事。甚至还在朝廷中不断培植私人势力,并且拉拢军界的官员,于是他的门下便出现了一个文臣武将齐集的小集团。

​朱元璋为此深感不安,皇权与相权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公元1380年,朱元璋对大肆培植势力的胡惟庸忍无可忍,便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惟庸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了抄家灭族,之后又大兴连坐之事,使胡惟庸案不断牵连扩大。直到公元1390年,功臣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维庸交通谋反的罪名被诛杀,当时李善长已经77岁了,被赐自缢,他的家属70余人也被杀死,还有大批的异姓公侯家族都被处以极刑。

其中著名的明朝开国文臣宋濂,只因受到了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及其家属共计三万多人,这便是明朝历史上最为骇人听闻的胡惟庸案。

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梁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经常仗势欺人。朱元璋曾经多次对其训斥,却毫无作用。公元1393年,明朝的特务头子,锦衣卫指挥使,控告蓝玉谋反,当时朱元璋深信不疑,立刻将其下狱。最终蓝玉被屈打成招,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列侯以下被诛九族的不可胜数,此次案件株连被杀的人,达到了15000人,这样几乎把军中勇武刚强的将领杀了一个精光,至此“淮西帮”的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这便是明朝历史上又骇人听闻的“蓝玉案”。

明朝初期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史学家们称作“胡蓝之狱”。明太祖朱元璋借此两案大开杀戒,从公元1380年到1393年的14年间,他几乎将明初的开国功臣诛杀殆尽,如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曾在与陈友谅大战中坚守南昌85日,立有大功,却被朱元璋加以“亲近儒生、胸怀怨望”之罪鞭挞致死。

开国第一功臣徐达,曾是朱元璋患难与共的战友,但在公元1385年,徐达当时患有“背疽”,而朱元璋明知此病最忌吃蒸鹅,但偏偏赐蒸鹅给他吃,并且逼着徐达当着使者的面吃下,徐达因此不久便病重而死。朱元璋杀到最后,只剩下了一个告老还乡的汤和幸免于难,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兴“胡蓝之狱”呢?

许多学者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是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在称帝之前,朱元璋和他那帮出生入死的朋友们不分彼此、平起平坐,但称帝之后,政体却要求把朱元璋神圣化,这些人突然之间要在朱元璋面前拜倒称臣,这种巨变让他们极不适应。另外这些人在平定天下后成为新贵,占有大量的良田美宅,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极力扩张,与朱元璋统治集团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尖锐的冲突。胡惟庸的“擅权扰政”,蓝玉的“进退自恣”都是想搞专制的朱元璋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朱元璋便屡兴大狱,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绝不是简单的处置几个不忠的大臣而已。第二点,是为了永保江山。朱元璋41岁称帝,到天下大定之时他已经60岁,他从一个贫穷的百姓,一跃跻身于帝王之列,对其弱子幼孙能否坐稳江山,是他考虑最多的问题。

当他大开杀戒时,文弱儒雅的太子朱标,就曾经劝谏他不要乱杀无辜,以免伤了君臣的和气,然而朱元璋当时却没有作声,第二天他便拿着一个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朱标看到上面都是刺,面露难色,这时朱元璋拿起木棍,用利剑削去了上面的刺,交给朱标,随后说道:“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这些刺削掉再交给你,岂不更好?我杀的都是奸恶之人,当我把内部整顿好了,你才能当这个家。”

为了建立绝对的皇权,朱元璋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的,哪怕这些手段是极其残忍、极其野蛮极、及其不合情理的。

本文作者:文化原始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