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为何没有像南宋一样成了气候?野史趣闻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随后清军打败李自成进占北京, 清廷自盛京迁都北京。1644年10月30日顺治帝即皇帝位于武英殿,告祭太庙社稷,成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正式宣告大明朝中央政府的结束。
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清军入主中原,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还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建立了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历时39年,这些小朝廷统称南明政权。
在这段短暂的历史时期,中华大地,尤其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上演了一幕幕悲壮大明官民反抗满清入主中原的铁血抗争,为了挽救大明于既倒,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可惜因为各种原因,这最后的抗争失败了,南明最终被满清灭亡,没有最终成为了像南宋一样,有能力与北方金国政权对峙的新的大明王朝。
大明与大宋灭亡,都成立了后续的政权,但大明的后续政权,却抗争失败,彻底被灭,而大宋的后续政权,却抗争成功,保住了法统,成为了历史上另一个新的大宋朝廷,这其中有许多原因,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南明和南宋二者的不同和相同。
相同点一
大明京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他的儿子全部落入李自成手中,大明失去了共主,大宋开封被金兵攻破,现任皇帝和上任皇帝被掠,京城被抢掠一空,大宋失去了共主。
相同点二
事件都是发生在北方,虽然北方京城虽被攻破,朝廷失去了共主,但是南方还有大量军队,南方的政府机构还在正常运转,南方的社会秩序还没有乱,从这点来说,征收打仗需要的钱粮应该不成问题。
相同点三
面对的对手都是非汉族以外的异族,从心里上来说,大家都不愿意接受异族的统治,只有有德高望重者振臂一呼,必是应者如云,这样说来,兵源也不成问题。。
不同点一
南宋的法统继承者只有赵构一个人,而这个人既是上任皇帝的儿子,又是现任被掠皇帝赵恒的兄弟,因此他是当之无愧的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又正当二十来岁的壮年,这样的人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段,以他为核心,很容易就能组建起一个新的抗敌班子,这个新的班子一旦组建后,就能凝集人心,征收税赋,征调军队投入战场抗击外敌。
而大明的南宋的法统继承者,却因崇祯的错误,而全部落人李自成手里,没有了正统的继承人,各地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便推出了代表各自利益的所谓皇帝,由于都不是正牌货,所以威望不够,不仅政令不通,而且各地自行其是,内讧不断,大敌当前还甚至还互相发兵攻打,为了私利,演出了一幕幕争权夺利的丑剧。
不同点二
南宋有一批忠诚于国家的良将,如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这四人掌握了宋朝的全部军队,他们衷心为国,大宋官兵在他们的带领下,经过浴血奋战,抵抗住了金国的进攻,这才保住了宋朝南方的半壁江山,使南宋小朝廷存在了一百五十多年。
大明虽有江北四镇,兵力也不算少,但是统兵的将领黄得功、刘良佐、高杰以及刘泽清,却几乎都是不听朝廷号令的军阀,在他们心中,朝廷也罢,百姓也罢,都与自己无关,只有银子和军队才是最重要的,军队就是自己混世的资本,他们不会为了国家利益去牺牲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四个人,假如换到南宋初年,代替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带兵,那么南宋肯定也只有灭亡一途。
不同点三
宋朝有良好的税赋制度,朝廷不差钱,有钱发饷,有钱练兵,而大明税赋制度被破坏殆尽,朝廷用度及其匮乏,无钱发饷,无钱练兵,就像一个人得了重病,无钱治疗,只能等死。
不同点四
南宋号令统一,朝廷内耗少,文臣武将比较团结,目标同一,方向一致,对外抗敌的过程中力量比较集中,而南明政权,则政出多门,号令不统一,内耗严重,文臣武将各自对立。
综上所述,虽然南明所辖地域比南宋广,人口比南宋多,但武将贪生怕死,文官腐败贪财,朝廷内耗严重,这样的朝廷,即使兵再多,钱粮再多,将再能,也根本不是号令统一,军纪严酷的满清的对手,俗话说的好:烂泥扶不上墙,南明先天就是一堆烂泥,根本成不了气候,这是早已注定的事。
本文作者:历史的第三只眼(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