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太后:北魏又一临朝称制的太后,听政13年毒杀亲子,被沉溺黄河!野史趣闻

2018-11-05 21:01:44

自北魏建国初,开国皇帝拓跋珪担忧外戚专政之祸,于是制定'子贵母死'的制度,即皇子一旦被立为储君,其生母必被赐死。为的就是防止妇人干政,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根本上解决拓跋珪的担忧。事实上,北魏出现很多女强人,例如:窦太后、常太后、冯太后、高皇后、胡太后等。

始于公元409年,止于公元512年的“子贵母死”制度,在北魏沿袭七代,历经百年。为大统子嗣考虑,到北魏宣武帝元恪时只好取消“子贵母死”的惯例。于是,直接得益于这一制度的废除,北魏历史上又一'传奇'太后应运而生。她,是继北魏冯太后之后,北魏王朝又一举重若轻的政治女性。她,是北魏的胡太后,史书多称之'灵太后'!

北魏冯太后:一朝为奴,两度临朝称制,辅佐三代帝王!(点击查看详情~)

颇具传奇

宣武灵皇后胡氏,名失考(有称胡仙真,也说胡承华),司徒胡国珍的长女,北魏宣武帝元恪(北魏第八位皇帝)的妃子、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生母。史多称其为胡充华,充华非名,是妃嫔的称号,晋武帝置,为九嫔之末,南朝宋时降至九嫔之下。

多才多艺、箭射针眼的她,被选入北魏后宫。得“恩遇”而怀龙子,却碍于'子贵母死'的惯例面临被处死的命运,幸而皇帝废除了这一残忍的制度,她才得以存活。儿子当了皇帝,她被推为太后,因皇帝年幼即位,她临朝听政,自称为朕。一次宫廷政变后,她被囚禁在北宫。

几年后,她再度临朝听政。可是,逐渐地当皇帝的儿子与自己不和,母子之间猜疑屡次发生,竟然要调动军队来对付自己。后年仅十九岁的皇帝突然驾崩了,都说是这位权倾朝野的太后毒杀了自己的亲儿子。既然皇帝死了,她决定立年仅三岁的元钊为帝,天下对此惊讶不已。她曾经一手安排了很多人的结局,却没料到自己最终会被沉溺于涛涛黄河之中...

宁死也要得皇子

胡太后的姑姑是位尼姑,善于讲解佛理。北魏宣武帝元恪(北魏的第八位皇帝)在位初年,胡氏的姑姑入宫廷讲授佛理。几年后,她暗示左右之人都说胡氏容貌德行,宣武帝听说后,就召进后宫做承华世妇。 按北魏王朝惯例,为防止妇人干政,立太子时必杀其母。因而皇后、嫔妃无人愿生太子。

仅胡氏常说:'天子怎可没有儿子,为什么畏惧死而不育子呢?'等到胡氏怀上身孕,曾说:'但愿所怀是男孩,即使儿子生下被处死,也在所不辞。'公元510年三月,胡氏生下皇子元诩,被升为充华。公元512年十月,元诩被立为皇太子,胡氏多亏朝中大臣刘腾、于忠、崔光等从中相助,不但没有遵照旧制将她赐死,反而晋封为贵嫔。

尊为太后,临朝听政

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即位,是为孝明帝。尊宣武帝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尊胡氏为皇太妃。不久胡氏逼皇太后高氏出家为尼,尊自己为皇太后。由于元诩年幼,所以胡太后临朝听政,大臣称她为殿下,下令处理事务。后来改令称为诏,群臣上奏疏称陛下,她自称为朕。她临朝听政之初,颇有一番作为:每日临朝批阅朝臣奏章,对重大案件亲自决断,亲自考核地方官员,一时之间,朝纲肃整,百官膺伏。

胡太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可减轻罪孽。临朝后她耗巨资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如在洛阳龙门山、伊阙山建造石窟寺等。当时,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仅洛阳一地,寺院竟有1300余所,塔庙之盛,前所未有。但是崇佛造成了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很多大臣上书劝谏,但胡太后固执如常。此外,胡太后又极爱饮宴游乐,高兴之余,常赏赐亲信大量财物。

廷政变,幽禁北宫

时胡太后得其所欲,逼迫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怿与她同房,淫乱纵情,为天下人所厌恶。公元520年七月,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等人奉迎孝明帝到显阳殿,将胡太后软禁在北宫,于宫中杀死元怿。刘腾、元叉幽禁胡太后之后,把持北魏朝政。朝廷生杀大权,皆取决于刘腾、元叉,他们养婢蓄妓,逼民为奴,卖官买官,百姓怨声载道。

再度临朝,带来的却是灾难

公元523年二月,刘腾去世。刘腾死后,元叉对胡太后防范松懈。胡太后和孝明帝及高阳王元雍定下计策,解除元叉的领军职务。胡太后再度临朝听政,大赦天下,改元孝昌。从此朝政荒废,威信恩德不能树立,天下州牧郡守,处处贪婪。胡太后宠臣郑俨在宫廷淫乱,权势遍布天下;李神轨、徐纥都被亲近侍奉。一二年之间,位居宫禁要职,手中握王爵,大小事皆出自心中,淫乱传遍朝廷,为四方之人所厌恶鄙视。文武官员人心涣散,各地叛逆作乱,国家土崩瓦解,源起于此。

母子嫌隙,毒杀亲子

胡太后再度临朝后,行为不检点,畏惧被宗室所憎恨,于是在宫内培植党羽,掩人耳目,凡是孝明帝所亲近宠爱之人,她多借故谋害。母子之间,猜疑屡次发生。郑俨担心祸患,就与胡太后定计,利用孝明帝妃子潘充华所生之女元氏(史称元姑娘),让胡太后诈称是男孩,立她为帝。

公元528年二月,孝明帝元诩在显阳殿突然驾崩,时年十九岁。时人都说是因为元诩对自己的母亲胡氏专权非常不满,于是发密诏命尔朱荣率兵前来帮忙。不料密诏被查出,胡氏看后大怒,于是毒杀了自己的皇帝儿子元诩。皇帝驾崩的次日,胡太后拥立元姑娘说是太子即位借以安定人心。经过几日,见人心已安,胡太后才说元姑娘是潘充华所生之女,应另立新君。于是后立临洮王元宝晖的儿子元钊为帝,元钊时年刚三岁。

河阴之变,被沉黄河

同年四月,尔朱荣起兵,史称'河阴之变'。尔朱荣渡过黄河,胡太后召集六宫所有宫女都令进入寺院,她自己也剃光头发。四月十三日,尔朱荣派遣骑兵拘捕押送胡太后及幼主到河阴。胡太后对尔朱荣多方辩解,但尔朱荣拂袖离开。胡太后和幼主最终都被尔朱荣沉入黄河,胡太后的妹妹将她收殓埋葬。直到孝武帝元修(北魏末代皇帝)在位时,以皇后礼仪安葬了胡太后,追加其谥号为“灵皇后”。

小史个人之见:

她临朝听政达十三年:初期颇有政绩,但后大肆崇佛、荒淫无节制等,终致河阴之变,自己也被沉入黄河溺死。有人说,正是因为她的擅权乱政,才直接导致了北魏的土崩瓦解。但是,北魏的崩溃又岂是一名女子所能左右的?或许,她只是正好走在了那个恰正好的时间点~

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史诗杂谈(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