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几个昏君都有宠信宦官,最后一个自己封了自己一个大将军玩野史趣闻

2018-11-05 19:07:35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是最好的见证,时光流逝,它带给我们的是智慧、善恶和人生的路,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海洋中翱翔吧。


明朝英宗俘虏被放回来后,经过“夺门”事件,有做了八年昏君,终于在三十八岁去世,在他这一朝辛亏有贤臣李贤斡旋,弥补了大太监王振、曹吉祥、徐有贞的勾心斗角。到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后,传承了他爹的昏庸无道,甚至有过之,对宦官更加信任,还单独设置了一个规模更大机特务机构“西厂”。

西厂建立后,命令大太监汪直去做提督,任他胡作非为,而且信任重用万安那样的势力小人,让他以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阁后,一再升迁,最后做到了太子太师的位置。

朱见深从小就有一个变幻莫测的经历,两岁时就被册封为太子,五岁有被无端的废除了,他的父皇被俘虏后,叔叔即位,后来有篡位重新当了皇帝,这种无法把握的名媛,使他养成了对从小服侍自己的宫女万氏言听计从的习惯,而这万氏就是后来不但专宠而且干政的大宣宗十七岁的万贵妃。

奸臣汪直就是万贵妃的亲信,万安也是自认为是万贵妃的晚辈,如果说明代宦官弄权是从朱祁镇开始的话,那么后宫干政就是从宣宗朱见深开始的。

宣宗的儿子孝宗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好皇帝,在位十八年中,把他爷爷和他爹留下的烂摊子治理的井井有条,然而他的儿子却十分不肖,就是武宗朱厚照。

朱厚照十五岁登基,跟他爷爷一样,轻信,专宠宦官,苛责、甚至榳杖大臣,当时被他宠信的宦官号称“八虎”他们就是臭名昭著的:刘瑾、马永成、谷大用、魏彬、张永、高风、罗祥、丘聚,其中刘瑾尤其狠辣奸诈。《明史》记载他“赏慕王振只为人”励志要做一个网址那样的可以随意拨弄权柄的宠臣,他衡量自己生命价值的尺度,不是为人好坏,而是权利大小。

在刘瑾等人的引导下,武宗未来保证自己的挥霍,在京城附近强征民地,置办皇庄,数量达到了三百多所,这引起了京城附近百姓的强烈不满,激发了动乱和民变。

武宗对忠臣的诛杀刘瑾的奏折看都不看,还命令刘瑾为司礼太监,让丘聚掌管东厂,谷大用掌管西厂,然后在锦衣卫、东西长之上,有设置了内行厂,由刘瑾兼管。可见对刘瑾的宠信达到了什么程度。

武宗对朝中大臣,尤其是负责检查、弹劾的官员更是恨之入骨,经常榳杖、下狱,阻塞言听。

坏人自有坏人魔,刘瑾最后被废,得益于宦官之间的勾心斗角和内部矛盾,安化王叛乱,武宗派杨一清平叛,并派八虎之一的张永为监军,这时,杨一清利用他和刘瑾之前的摩擦,鼓动他乘机告发刘瑾,并连夜将刘瑾捉拿,查获大量珠宝,并诬陷他谋反,武宗大怒,下令枭其首。

刘瑾死后,使当时混乱不堪的朝政清净了很多,然而,这局面维持了不久,第二年因为姜彬、钱宁的相继崛起,使武宗沉迷“豹房”、“西寺”更加荒淫无度,把国家政事抛之脑后,乐不思蜀,最终引起了各路兵马起义。

武宗是一个荒唐至极的昏君,说起来他更适合做一个纨绔子弟,不应该做统治天下的皇帝,最后还封了自己一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统领六军,肃清边境,特加封镇国公,次年有加封太师,自己都是皇帝了还自己封自己为官,就像儿戏,哪里像是在治理国家。

读后感:明朝从朱棣之后,宦官和后宫就开始操纵权柄,把好好的一个江山朝廷整的乌烟瘴气,其实如果没有那么多奸臣宦官,明朝应该还能多出几个好皇帝的。

看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吗?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你的每一次点赞、转发都是小编加鸡腿的动力,小编会努力为大家带来更多更好的内容,欢迎点击关注哦。

本文作者:鉴史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