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贪财,不擅权,不扰民,明朝宦官界的一股清流,死后百官送行!野史趣闻

2018-11-05 18:37:34

提到明朝宦官,大多数人的反映应该是咬牙切齿,认为明朝宦官皆是如同魏忠贤、王振等皆是权倾朝野,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擅自杖毙大臣导致朝野人心惶惶。十足的反派,但是却有一个大太监堪称宦官中的清流。

他就是陈矩,北直隶安肃县人。嘉靖二十六年,年仅九岁的陈矩被选中入宫成为宦官,在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名下当差,隶属于司礼监。让其改变的是嘉靖二十九年的一场战役,蒙古骑兵逼近京城。他的上司高忠全副武装的参与战斗立下大功,给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这以后他就下定决心,即使自己是个宦官,也要当个清廉之官,报效国家。

陈矩在当时的民间被尊称为“佛”,明朝宦官大都贪财,途径各地时大都喜勒索当地官员及百姓,被勒索之人是敢怒不敢言,而陈矩皆是低调出行,不扰民,不勒索。得到了民间的好评。

到了万历二十六年时,陈矩已经是东厂之主兼司礼监秉笔太监,其为人十分正直,为官清廉。且不接受朝廷官员的贿赂,秉着忠于皇帝的原则,任何事对皇帝都是实话禀告、直言相谏。而对于东厂关押的犯人只要无大罪者皆是设法保全从轻发落。使得当时官员对东厂的畏惧之心略有减少。

直到万历三十三年,陈矩的权势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司礼监印,拥有着纠政百官、监察武将的大权。即使此刻权力滔天,他也没有滥用权力,而是坚守本份,一心做好自己的工作。其在职期间多次劝阻了皇帝廷仗官员,解决云南民变等功劳。令百官钦佩,皇帝欣赏,百姓赞颂。

陈矩去世以后,神宗亲自为其祠匾上写上了“清忠”二字,这是对其清廉为官,忠心不二的肯定。入藏那一天,朝廷官员大都身着素衣前来送葬。

本文作者:放下就悟了(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