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汉子“脱单秘籍”野史趣闻

9月24日,婚礼结束后,吴春霞和施六金在门口恭送来宾。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新华社长沙9月26日电(记者李尕 张玉洁)中秋时节,一场秋雨润湿了深山苗寨十八洞村的石板路。随着村头“咯吱”的抬轿声由远及近,顿时锣鼓喧天唢呐齐鸣。43岁苗族汉子施六金在娶亲的花轿队伍前甩开步子,成为新郎的幸福与激动溢于言表。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曾深陷贫困,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225户中有136户贫困户,40岁以上的“光棍儿”30多人,外乡女子都不愿嫁入十八洞村。
“我叫施六金,有颗善良心,哪位姑娘看上我,放心!”三年前,在村里首届相亲会上,施六金敲着铜锣,用“三句半”向乡亲们喊出了他的“脱单”誓言。可惜那一次,他未能“牵手成功”。
施六金有颗善良心,乡亲们有口皆碑:20多年前因父亲患病,他放弃学业跟母亲扛起了家庭重担,等到家中的姐妹们都读书、出嫁,家境渐渐好转,他已熬成了大龄“光棍儿”。
“之前也有过感觉不错的对象,但人家一到看到村里的环境还有我家又破又烂的房子,就立即打了退堂鼓。”施六金说。
要“脱单”,先脱贫。2014年以来,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十八洞村逐渐蜕变。泥泞山道变成沥青马路,自来水进村入户,村头出现自动取款机……
2015年,施六金结束外出务工生活回村开始他的“脱单计划”:他与家人办起餐饮休闲“苗家乐”,应聘村里的旅游讲解员,加入猕猴桃合作社。
2017年,村里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正式建成投产,他受聘成为厂里的技术工人,在村里当起了“上班族”。
去年底,十八洞村的人均纯收入已增加到了10180元。村里脱贫了,外出的女儿们回来了,外乡的姑娘们也嫁进来了。村内不少大龄“光棍儿”纷纷“脱单”,但施六金的终身大事却一直悬而未定,成了村里扶贫干部和乡亲们的一块心结。
今年2月4日正值当地苗年,十八洞村举办第二届相亲会,施六金鼓起勇气再次登台。同时,由亲朋好友和驻村扶贫干部组成的“亲友团”和他一起上台,向全场嘉宾推介十八洞村。
施六金在台上说:“这次我上台代表的不只是自己,也代表着整个十八洞村。现在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争取能早日娶个媳妇回家过日子。”

施六金在十八洞村新建的山泉水厂里工作(2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他的宣言打动了远在上海打工的姑娘吴春霞。那次相亲会后,施六金通过微信联系上了她。吴春霞是花垣县城附近花桥村人,在外地一直默默关注着家乡的消息,施六金的故事和十八洞村的变化让她怦然心动。两人通过微信频繁互动,彼此好感倍增。
几个月前施六金邀请吴春霞到十八洞村游玩,吴春霞被十八洞村蓬勃发展的势头和施六金积极上进的品质感染。在爱的召唤下,吴春霞选择结束异乡打工生涯,回到花垣县。
9月24日正值中秋佳节,施六金的“苗家乐”被布置成了婚礼的喜宴厅。就在半年前,这里还是相亲会的主会场,而今天十八洞村的乡亲们再次为爱而聚,端起土钵碗盛上“苞谷烧”,共祝一对新人百年好合。
婚礼现场,施六金工作的十八洞村山泉水厂还为新人送来一份特殊贺礼:新娘被邀请到水厂工作,和新郎做“双职工”。
本文作者:新华社客户端(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