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我终于找到了你野史趣闻
张居正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的故居何地?许多人并不熟悉。公元二零一六年的六月十六日,我有幸代表乐途旅游网,应鄂旅投之邀,随百家媒体走进了湖北,走进了荆州,走近了张居正——他的故居,就坐落在湖北荆州东门——
摄影/朱文鑫
走进荆州。已是子夜时分。放下行李,我就去了古城——荆州古城。穿越荆州古城东门,右侧50米,就是张居正的故居——
摄影/朱文鑫
张居正故居位于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荆州古城一条以张居正命名的街巷由来已久,顾名思义张居正故居就在这条街道上。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为了给后人提供缅怀、纪念张居正的场所,荆州市决定重建张居正故居。因“江陵碑苑”地理位置处于张居正故居附近,因此利用其闲置资源重建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
摄影/朱文鑫
我走近张居正,已是夜里12时。看门的小哥要关门睡觉,我跟他客气了几句,他友好的让我进入了故居。拍摄了那么多名人故居,夜访,还是第一次
摄影/朱文鑫
张居正故居建设是古城旅游开发建设的子项目,由荆州市旅游局、荆州区政府组织实施。位于荆州碑苑景区内,重建的张居正故居将以他生前居住的老屋为原型,属于明清时期四合院、小花园风格,突出反映故居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环境,还原历史建筑景观,展示张居正生平史迹文化
摄影/朱文鑫
我们所知道的张居正,大多是从电视剧中了解的。深入的去了解他,只有走近他,走近他是世界——新落成的张居正故居包括仿明清四重院落、西花园、照壁、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神龟池、捧日楼、纯忠堂、南门广场等景观。还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鉴于其生前功绩卓著,墓筑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石碑高一丈四尺,镌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有石雕、香炉、蜡台,以供奉 祭祀他的在天之灵。
摄影/朱文鑫
次日一早,太阳还没有起床,我早早地去张居正故居处,寻找第一缕阳光
摄影/朱文鑫
张居正(1525年5月-1582年7月),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湖北江陵(即荆州)人。明代政治家、改革家,被称为“宰相之杰”,也是史上颇富争议的宰相。据说张居正出生的前其曾祖父做了个梦:梦中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
摄影/朱文鑫
张居正7岁能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了秀才,13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只因湖广巡抚顾辚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练几年,才未中举。16岁中了举人,23岁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侍讲学士令翰林事。隆庆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隆庆时与高拱并为宰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初年,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摄影/朱文鑫
正当张居正大力整顿吏治,实行政治革新的时候,御史刘台在神面前告了他一状,说他“专擅威福、罔上行私,横黩无厌”。张居正知道了,对神宗说;“臣之所处者,危地也;言者以为擅作威福,而臣之所行,正威福也。将巽顺以悦下耶?则负国;竭公以事上耶?则无以逃专擅之讥。”对那些攻击他的人以迎头痛击。
万历五年,他的父亲去世。按照封建礼教,他应该回家“守制”。但他考虑到国事纷繁、主上年幼,仍然“吉服视事”,没有回家守制。这又引起了一些人的攻击,说他“忘亲贪位”。吏部尚书张翰甚至捶胸长叹道:“三纲沦矣!”但在他的坚决抵制和皇帝的支持下,这些攻击他的人,都一个个受到了撤职的处分。
摄影/朱文鑫
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张居正一向注意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中的诸多难题,悉心探究历代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他曾于隆庆二年(1568)向明穆宗上了一封《陈六事疏》,试图革除嘉靖以来的各种弊端。张居正提出的改革主张主要有“省议论”(禁绝空言,讲究实际)、“振纲纪”(整肃风纪,严明法律)、“重诏令”(令行禁止,提高效率)、“核名实”(严明考课,选拔人才)、“固邦本”(轻徭薄赋,安抚民众)和“饬武备”(训练军队,严守边防)等。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主张还未能付诸实施,但我们从中可以窥探出张居正改革的最初蓝本,可以说,这是张居正全面改革的前奏。
摄影/朱文鑫
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张居正对嘉靖、隆庆时期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社会状况深恶痛绝。因此,他担任首辅之后就果断采取措施,整治腐败,决心扭转政风士习,令出必行,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以重振往日的辉煌。
摄影/朱文鑫
关于张居正这位“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的历史上那些事,我是从熊召政的历史小说 《张居正》和以此改编的电视剧,才有所了解,从此激发我寻访张居正故居和祭拜其墓地的愿望。这次湖北荆州之行,得来不费功夫,我利用一早一晚,拜访了张居正故居,总算了结一桩心事
摄影/朱文鑫
鉴于其生前功绩卓著,墓筑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石碑高一丈四尺,镌刻有“明相太师太傅张文忠公之墓”,有石雕、香炉、蜡台,以供奉祭祀他的在天之灵。经测,荆州张居正墓位于古城东南方,坐穴为丑兼艮,水口出巽口。
我参观张居正故居后,觉得张居正这位铁血宰相的政治生态是先吉后凶。为什么这样说呢?
摄影/朱文鑫
纵观张居正一生,矢志不渝地推动有利于社稷和国家的改革,以霹雳手段彰显除旧布新的大无畏气魄,在短短10年间将万历王朝从破产边缘拉回中兴景象。
张居正改革成功,得益于他善于营造有利于自己施展抱负的政治生态环境。
摄影/朱文鑫
从主观上来说,张居正荣登首辅之位后,出于公心“谋国”凭着锐意改革、勇于任事的精神,披荆斩棘,换来理政十年的丰硕成果: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从而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最为富庶的时代。据记载,万历初年太仓的积粟可支用十年,国库的储蓄多达四百余万,国泰民安,国力臻于极盛。从这些方面来看,张居正改革确实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此,他被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誉为“宰相之杰”。
摄影/朱文鑫
张居正从政之所以如鱼得水,长袖善舞,得益于他识时务,善于把握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种力量为我所用,争取皇权的支持,并取得了对皇权实际上有限度的控制,这对他的改革主张顺利推行至关重要。
摄影/朱文鑫
然而,张居正死后,却落入被他自己的得意弟子--万历皇帝抄家,几近于鞭尸,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的悲惨境地。张居正生前得罪的官员群起而攻之,落井下石。我耳畔回响起一位哲人的名言“一个国家没有英雄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了产生英雄的土壤。当英雄谢幕,小人就会粉墨登场。”张居正生前死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让我们观之后不禁扼腕叹息!
摄影/朱文鑫
张居正身后祸发萧墙的悲剧,就在于他性格过刚,施政作风冷峻严酷,威震当朝。《明史》这样评论他:“ 居正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至刚者易折 ”,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生前为民请命不避权贵,惩治贪吏,这个过程中树了不少政乱,也功高盖主,为皇上所嫉恨......这些都为他死后遭到自上而下的围剿有关。
摄影/朱文鑫
或许,对荆州而言,关羽只是它的一个外乡过客,而真正令荆州骄傲的,恐怕还要数它自己孕育的著名政治家张居正。
摄影/朱文鑫
如果,你来荆州,一定要都古城门内,去看看这个故居,在荆州古城东边的张居正街1号,一座仿明清院落,这就是张居正故居
摄影/朱文鑫
故居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高低错落,布局严整。主要包括大学仕府、捧日楼、纯忠堂、太岳堂、张文忠公祠、文昌阁等。走进大门的第一个院落,是大学仕府。这四个字,是万历皇帝赏赐给张居正的银印。张居正父亲去世后,请求回乡安葬父亲,皇帝派尚宝少卿郑钦、锦衣指挥史继书护送,约定三个月时间,葬礼结束立即返回。虽然如此,皇帝还是指令抚按大臣们提前策马前去送达皇帝的催促诏书,并铸“帝赉忠良”银印赏赐给他。
“帝赉忠良”碑背面,是作家熊召政撰写的《张居正赞》。
摄影/朱文鑫
穿过一个小花园,是捧日楼。万历曾赐张居正“捧日精忠”。“捧日”的意思是忠心辅佐帝王。
再往南,是纯忠堂,堂内立有“元辅良臣”碑,这四字也是万历皇帝亲手书赐的。
纯忠堂南,就是太岳堂了。太岳堂门上有一幅楹联:“一人而为帝王师,双肩能担天下事”,门口上方有一幅匾额“千古一相”,堂内有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对张居正的评价——宰相之杰。
摄影/朱文鑫
游走在荆州古城之中,不时可见巍巍的城墙,更喜欢这位天下宰相张居正......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朱文鑫 发布:2016.06.17
本文作者:乐途旅游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