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深受皇帝恩宠,被称为汉代第一“酷吏”,为何最终被皇帝逼死野史趣闻

2018-11-05 11:35:56

张汤是汉代第一“酷吏”,他从一个地方小官直到位列三公九卿,其中有一件事可以算是一个转折点,后来官越做越大也就越懂得当朝做官之道,但汲黯与他同朝为官时,就很不喜欢张汤这个人,觉得这个人全是靠拍皇帝马屁坐上了高位,那么我们先从他儿时的故事说起吧。

张汤在孩童时期,他被称为“酷吏”的本色就已经有所展现。那时他父亲还是长安丞这样的一个地方小官,作为基层官员,许多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经常出差。有一次,张汤的父亲例行外出,看门护院的任务自然就交到了张汤的手里,众所周知小孩都是贪玩的,张汤自然也免不了,一时疏忽,老鼠偷吃了家里的肉。他父亲回来发现肉没了,一怒之下狠狠地打了他,张汤被抽了一顿以后心里十分不爽,因为老鼠偷吃了肉害的自己矮了鞭子,心里暗暗发誓定要将那挨千刀的老鼠抓出来狠狠地收拾一顿。

却没想到正是因为这件事让他父亲对其刮目相看,张汤竟然把家里翻个底朝天,找到并挖开了老鼠洞,把那贼鼠五花大绑“缉拿归案”还有老鼠没来得及吃完的肉一起被找了出来,研墨铺纸准备审讯贼鼠,还准备了刑具,可老鼠不会说话,所以审讯时老鼠只会慌乱的惨叫,张汤便用竹板给它用刑。一边用刑一遍听着老鼠吱吱的叫声把老鼠的罪名有条不紊的记录在案。最后依据律法判老鼠死刑,当时就把老鼠剁碎了。

这个行为全程被他的父亲看在眼里,好笑之余真正让他父亲另眼相看的是他有条不紊的审案过程,虽说是一只老鼠,但当时审案的张汤却没有当儿戏,审案的流程从抓老鼠,到给老鼠定罪,有条有理,判书罪名写的有依有据。父亲十分震惊,从那时起让张汤跟着自己历练,分担自己的工作,并学习刑狱之法,父亲觉得慢慢培养张汤,待他长大后定是栋梁之才!经过数年历练,张汤经验已十分老道,也长成了大小伙,父亲过世后,他自然而然就接替了父亲的职位,成了长安吏。

张汤开始官职也不高,他在职期间并没想到自己后来竟然可以位列三公,据记载,周阳候田胜曾因罪落难被压在长安,张汤费力救助他出狱,田胜十分感激他,两人后来相交甚好。后来田胜被封侯,非但没有忘记曾经张汤相救之恩,反而待他如亲兄弟一般照顾,待他结交了许多京城高官贵人,张汤的升迁之路慢慢明朗起来。后来时任武安侯的田蚡让他做了丞相史,并把他推荐给汉武帝刘彻,当了御史。

时任廷尉的张汤,通过处理过的谋反案就看出了儿时他的父亲没有白培养他,处理案子的正直与果断被皇帝都看在眼里。其中淮南王、江都王、衡山王,不顾情面深挖出了许多同党,株连了许多人。那还是张汤当廷尉的时候,这几个封王欲起兵谋反汉武帝,私自招兵买马打造重兵利器,竟然还篆刻玉玺,被拿下后,张汤毫不犹豫依法判刑处死,对待这些皇族子弟竟然毫不手软,株连同党欲孽两千余人。张汤深知汉武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尽心尽力帮皇帝分忧,在谋反案中同党中有严助、伍被,几人,皇帝念在其十分有才华,不忍杀,但张汤当即表态劝说这几人必不能留,谋逆者绝不姑息,避免日后再起祸端,立即处死不能手软。因为张汤的行事果断,汉武帝万分的喜爱与信任,从此张汤位列三公。

张汤因为处理案子铁面无私,只讲法理不讲情面的行事之风深得汉武帝的赏识。后来,朝廷发现当朝律法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张汤便跟赵禹奉命制定更加合理的律法,使其更加完善、严密,新的律法对官员的任职水平要求也更加严格,新律法实施后十分的有效,汉武帝对他更是赞赏有佳,此后他便位列九卿。元朔3年他已经身居最高司法官吏。

张汤在京为官之时每天办案,每当遇到令刘彻上心要严查的案子,他一定会依照律法重判,但他也会揣摩皇上的想法,遇到皇上因为某些缘故想放过一马,但又碍于面子不好开口的,他也一定会察言观色想方设法留下对方性命。权贵富商之类的案子,必定重判,但遇上一些弱势的平民百姓的大案子,张汤打心眼里不忍心,便会去求皇上,皇上身为天子,自然会对自己的弱势臣民心生怜悯,只会轻判。一来,那弱势群体确实不能太狠,不然会激起民愤,从轻发落也能显示皇上的仁爱之心。张汤处处为皇上着想,以皇上的原则为自己的原则,设身处地尽心尽力的做自己的工作。

所以张汤这一生能够做这么大的官,并且深得汉武帝信任,其中缘由也在于脑子好使,知恩图报是其一,若是他恃宠而骄想必早早陨落,由此可见此人极其聪明。投其所好是其二,比如,众所周知,汉武帝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瞎折腾,皇上要做什么事,如果说出来,汲黯认为不妥的会立马反驳,而张汤会没有怨言的埋头苦干,不光干得漂亮,还会想方设法夸赞皇帝眼光独到,溜须拍马一番。如果事情搞砸了,便毫不犹豫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告诉皇帝都怪自己没干好,皇帝的想法一点问题都没有,都怪自己不会做事,若要惩罚就惩罚他张汤好了。

虽然此时的张汤已经位高权重,但总有许多大臣很瞧不上他,眼红他,而同于张汤在朝为官的大臣们自然也对张汤各怀心思,有的很不服气张汤,例如汲黯,但每每在朝堂上争辩之时总被张汤说的无还口之力,甚至一度开口大骂:古人说刀笔吏做不了公卿,我还不怎么觉得,看了阁下这个样子,我终于是深有体会!

又是一次在朝廷上讨论该如何整治匈奴,狄山反对起兵讨伐,气的张汤指责他是一介愚蠢无知的书生,狄山反过来讽刺他:我也许是愚蠢,但是比起张大人假装忠诚还是好得多。张汤当时处理谋反案用尽了重刑,株连了许多人,离间诸侯骨肉至亲,还在皇帝面前邀功行赏,简直不知廉耻为何物。

汲黯

汉武帝当时龙颜大怒,那谋反罪确实是罪不可恕,就算手段摆不上台面但也没什么不对,狄山说张汤是假装忠诚,又是自己一手提拔,难道是质疑自己的眼睛瞎了不懂得明辨是非吗!汉武帝大怒道:“既然如此,狄山可愿前去守住边防一郡?!”狄山明显不知自己已经触怒了皇上,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汉武帝又怒问:“爱卿驻守一县如何?!”狄山还没搞清状况,他只是一个博士,武艺尚且不精,汉武帝又追问道:“罢了!一个城堡如何?!”看着皇上充满怒气的脸,狄山进不得退不得,吓得满头大汗,还是咬咬牙答应了。数十日后,传来噩耗,狄山已死。在朝堂上的大臣从此之后不敢再在御前对张汤有半分不敬。但明面上不在有动作,不代表私底下不捅张汤脊梁骨,张汤终于在数年后被这帮背后捅刀的人暗算,失去了汉武帝的信任。张汤在自杀之前说:我本来只是个刀笔吏,官位低微,能够做到如此高官,全是陛下恩宠信任啊!

张汤官职还不高的时候,也想过办法去结识商人想赚点外快贴补家用,但他官做得越来越大以后就变得越来越清正廉洁。自然张汤就会被人诬陷他暗地与商人官商勾结腐败,他不肯承认,汉武帝念及旧情派出张汤的好友赵禹出面说服他认罪,见到赵禹,张汤伤心崩溃道:“我如此尽心尽力,为何还落得如此下场,为何?!定是有小人离间皇上!”赵禹说:“你以前处理案子的时候,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你还记得吗?自然会落下祸端,如今有人告你贪污,那状子写的有理有据,皇上虽不忍杀你,但也很为难,你还是认罪吧!”张汤心灰意冷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写下认罪书后含恨自杀。死后被抄家时,张汤所有家产仅仅只有五百金,这些全部都是正当的朝廷俸禄和汉武帝的赏赐。被迫自尽后,张汤的亲戚想厚葬他,但年迈的母亲坚决不同意,痛苦的说:“我儿乃是天子脚下之重臣,因小人诬陷含冤而死,何须厚葬?!”葬礼办的一切从简。皇帝知道张汤被朱买臣几人诬陷的真相后,万分愤怒与懊恼,怒斩朱买臣等人。

张汤风光的时候许多人都望尘莫及,但落难时竟然死的这样惨烈,也让人感叹万分,生前深受汉武帝恩宠,却一朝就被汉武帝逼死,想必汉武帝也十分自责,怪自己听信小人一面之词错失了人才!

本文作者:历史小段(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