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司马昭为啥到死都没有称帝?原因主要有3点!野史趣闻
揭秘:司马昭为啥到死都没有称帝?原因主要有3点!
相信大家都知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普遍用于形容某人的野心非常的明显。但事实上,司马昭到死也没有发动政变,而是在其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废除了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晋朝。
那么问题就来了,司马昭明明有着足够的实力去篡夺政权,而且百姓大臣也都一致认为他终有一日会篡取政权,他为什么就不顺势而为改朝换代呢?

首先就要说当时曹魏政权的情况。在高平陵政变发生之后,司马懿为了能够稳定住朝中的局面,先是杀死了曹爽,接着为了彻底的消除隐患,又将曹氏大多数的贵族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处死,紧接着,司马师又是废除了曹芳,改立曹髦作为曹魏政权的下一任当家人。但是没有想到,在公元260年的时候,曹髦不甘受制于司马家,决心拼死一搏,结果被杀。

也就是说司马家族在从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后的短短的十一年时间内,先后消灭了曹魏政权的一位重臣和两位皇帝,,这样的行为就使得朝廷当中那些依旧忠心于曹魏的大臣异常的不满。如果司马昭选择在那个时候改朝换代的话,无疑会引起朝廷大臣的强势反弹,所以称帝的几率不但微乎其微,而且还可能会因此使得司马家族数十年的努力自此功亏一篑。

其次就是他称帝的条件当时并不是很成熟。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昭一直都依靠着曹魏臣子的这个旗号来掌控着曹魏当中的军政权力,所以说他的大半辈子其实都是曹魏的臣子。要知道在那个崇尚孝道忠君思想的年代,一个臣子的谋反要背负来自民间、朝堂当中着多么大的怨念。所以说,他的称帝将会使得他的身份从当初的那个魏臣,滑落为乱臣贼子而不是说新皇。

最后就是他需要这个魏臣的身份,只有这个身份才能够更好的削除与朝堂之间那些大臣的矛盾,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下一代的称帝打好基础,使得司马家族建立霸业的阻力减小,而且,这也正是他临死之前仍称自己是魏臣,坚决不称帝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本文作者:熊猫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