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历史上真实的王重阳野史趣闻

2018-11-05 09:35:44

王重阳在金庸武侠小说中是一位绝世高手,号称“天下第一”,而历史上的王重阳则是一位中国宋朝时期的道士。王重阳本名王嚞,是全真道的创始人、被誉为全真北五祖之一,《全真前后集》、《韬光集》、《云中录》等作品。王重阳的修行思想以道教为主,但同时容纳儒、佛两教。他在对待三教的关系上持开放宽容的态度,认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摄之处。1170年,王重阳病逝,葬在西安鄠邑区祖庵镇。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后因参加武举而易名德威,字世雄。入道后改名嚞(或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是全真道的开创者,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王重阳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生于咸阳大魏村。他早年曾经考上武举,并解决过饥荒时家乡被盗匪侵扰的问题,为乡人所倚重。金正隆四年(1159年)六月望日,王重阳在终南甘河镇(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河镇)中饮酒,期间遇到两位仙人,他们同样都是披发披毡,而且年龄样貌都极为一致。王重阳大感惊异,后跟随他们至僻静处时现身虔祷作礼。两位仙人认为此子可教,遂授之以口诀。王重阳有咏诗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诀传来便有功。”后人以其所遇之仙人为吕洞宾。翌年中秋,王重阳再遇仙于醴泉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仙人留下五篇歌颂,并要求王重阳读毕后将之火化。在遭逢仙人指点后,王重阳留下妻子并将女儿嫁走,于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前往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隧,题为“活死人墓”。自此开始了离家弃俗的修道生涯。在翌年,本身为醴泉县人士的史处厚闻得王重阳遇仙并得受秘诀,遂到终南山请求为师,成为了王重阳首位入门弟子。

大定三年(1163年),王重阳填堵了“活死人墓”,并迁居到刘蒋村结茅居,与和玉蟾及李灵阳一起同住修道,而和、李二人亦是王重阳最早期的道友。其所居之地则为现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李道谦在《七真年谱》中征引王重阳在《全真集》的自序,提到王重阳曾经在大定四年(1164年)遇到刘海蟾。当时王重阳从甘河镇带着酒返回刘蒋村茅庵,在路上遇到一位先生。他对王重阳说:“害风,肯与我一起饮酒吗?”王重阳遂与他一起将酒一饮而尽。那人叫王重阳用葫芦取河水并交给他,他再将葫芦还予王重阳并着他饮用,王重阳饮之发现是仙酎。先生又对王重阳说:“你是否认识刘海蟾?”王重阳回答说只曾经在画像中见过而已。刘海蟾笑而离去。

大定五年(1165年),王重阳在终南山上清太平宫墙壁上写了一首诗,云:害风害风旧病发,寿命不过五十八。两个先生决定来,一灵真性成搜刷。这预示了王重阳自知为其寿命只到五十八岁,从当时起计只余下四年。在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二十六日,王重阳将刘蒋村茅庵焚毁,并向众人辞别说要到东海“捉马”。在五月路过北邙山上清宫时,他在墙壁题诗云: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嬴得三千八百筹。

这预示了他将要度化丘处机、谭处端、马钰、刘处玄四人。但在这之前的东行期间,王重阳在夏天经过掖城(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时收了刘通微为弟子,是他入山东传教后的首徒。后王重阳在闰七月十八日来到宁海军(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并在范明叔的遇仙亭与马钰会面。王重阳知道马钰夙有仙契,劝勉他学道修真。马钰遂邀请他到城中的南庵居住,日夕与之问道。该庵被王重阳题名曰“全真”,“全真”之名,亦由此而起。马钰在大定八年出家。而丘处机及谭处端早在前一年已经投师于王重阳门下,其后王处一亦继马钰之后在同年成为王重阳弟子。二月,王重阳领着马、谭、丘、王四人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修练,三月时郝大通亦到昆嵛山跟随王重阳出家。同年八月,王重阳连同五位弟子迁居到文登县姜实庵建立七宝会。大定九年四月,王重阳与马、谭、丘、郝四位弟子返回宁海军,周伯通修建了庵堂礼请王重阳居住,名曰“金莲堂”。马钰之妻孙不二在同年五月初五日来到金莲堂出家,后又于八月在金莲堂成立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立三光会,又于蓬莱组织玉华会。同月,王重阳与马、谭、丘三位弟子西至莱州,度化了刘处玄入道。到了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自知行将羽化,召集四位弟子说“吾今赴师真之约矣”,并留有一颂云: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风。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作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一灵真性在,不与众人同。在王重阳逝去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尽礼把王重阳遗脱暂时安葬于孟宗献花圃后,回到终南山与和德瑾、李灵阳及其他王重阳的好友弟子会面。次年,四人居于刘蒋庵(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并修治葬所,并在大定十二年(1172年)回到汴梁,将王重阳的仙柩带回归葬于刘蒋庵。元代初期,全真道受到元朝政府的礼待。元世祖忽必烈在至元六年(1269年)敕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进一步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本文作者:我是五莲的(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