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多少岁?野史趣闻

2018-11-05 08:01:31

地球,是浩瀚宇宙的一部分,

渺小的如一粒尘埃;

却孕育了生命,

是人类世世代代生存的家园,如此伟大!

从人类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始,

对神秘地球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而在众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当中,

'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它存在了多久',

一直都是热门中的热门。

自17世纪开始,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历经了300年之久,涌现出了大批致力于此的学者。无奈历史只能记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他们是谁?做了什么?又是怎样推动科学问题前进的呢?

不妨让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沿着科学发展的脉络,捋一捋这个重要科学问题是如何被揭开神秘面纱的。

早在17世纪,人们就抑制不住内心的好奇,在求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地球的年龄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那是被基督教统治长达十几个世纪的西方世界,地球的年龄不过是一个神学问题,只能从上帝的默许--《圣经》中寻找答案。

《圣经》中记载,上帝创造天地之后,便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代代相传的家谱也详细记载于《圣经》中。因此从理论上讲,顺着家谱,能够计算出创造天地的时间。

爱尔兰主教雅各·阿瑟对《圣经》的记载详细考证,“精确”推算出地球是公元前4004年10月26日上午9时由上帝所造,也就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时间。

大主教 雅各·阿瑟

然而这一说法,无法解释需要漫长演化过程的地质现象—海陆变迁,山脉隆起等,以及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于是,不同领域的启蒙科学家们都跃跃欲试,开始寻找《圣经》之外的计算方法。

最想知道地球年龄的当然是地质学家们,没有这个前提,很多地质现象都无法科学的解释。最初,法国自然科学家德梅耶指出,在内陆高山上有海贝化石,这就说明高山曾经位于海水中。海平面的升降速率是十分缓慢的,据他计算每100年只能下降3英尺,地球上最高的山峰以这样的速率下降,大约需要20亿年,这也就是地球的最小年龄。1893年,里德(Reede)根据沉积速率和沉积岩的总厚度进行估算,得出从寒武纪到现代需要6亿年的时间。科学家们又从海洋中钠含量的积累量计算海洋的年龄至少10亿年,从而限制地球年龄的上限。

虽然这些推算都不够严谨,漏洞百出,却是在正确方向上迈出的关键一步。地质学家的推算结果同样为生物学家所欢喜,因为生物进化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尽管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地球的年龄是非常古老的,至少数十亿年,但如此粗略的估算显然不能令严谨的物理学家满意,他们试图给出更精确的答案。

1687年,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物体散热的速率跟它的大小呈正比,例如,一个烧的通红的直径为1英尺的铁球,需要1个小时才能散去所有热量。牛顿的这一理论为后人计算地球的年龄指出了一条道路,因为地球最初也是一颗炽热的球体,冷却到现在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的年龄。

牛顿 布封 开尔文勋爵 (1643-1727) (1707-1788) (1824 –1907)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Georges-Louis Leclerc de Buffon),是沿着这一方向探索的众多学者之一,他选取物质组成和地球差不多的球体来加热到通红,然后再将热量全部散去,记录下所用的时间。根据球体与地球直径的比例,可以相应的计算出,如果通红的地球散去所有热量所用的时间,大概是7万多年(74832年)。然而,布封私底下也承认,他的计算大大低估了地球的年龄。

01

02

炽热的地球→冷却的地球

尽管如此,100年后的物理学家仍然不放弃,继续沿用牛顿和布封的思路,试图得出更精确的年龄。其中的代表者就是19世纪首屈一指的大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长,入选英国上议院的开尔文勋爵—威廉汤姆逊。他于1862年发表论文,运用热力学的方法,“精确”计算出地球的年龄为2000万—4000万之间。

虽然这一年龄比地质学家们解释地质过程所需要的数亿年小太多,但开尔文勋爵是最声名显赫的大科学家,他的推算,还是统治了科学界长达50年之久。

就在开尔文勋爵精确计算地球年龄的近时,元素的放射性被德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物理学家再次踏入地质学的地盘,然而这次带来的却是曙光。之后数十年的时间,科学家不断探索发射性同位素的衰变原理,衰变周期,以及在定年上的应用。

简单说来,放射性是某一部分元素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这个元素能够通过释放一些粒子而转变成其他元素(衰变),例如238U(铀)可变成206Pb(铅),235U(铀)可变成207Pb(铅)。不同的放射性元素,衰变速率也是不一样的,例如238U衰变一半需要44.7亿年,而235U衰变掉一半则需要7亿年。无论外界条件如何变化,衰变速率保持不变,这也就是“原子钟”,雷打不动。如此,科学家们就可以通过某种含有U元素的物质中,有多少238U衰变成了206Pb来计算这个物质的年龄。

原子经过衰变变成一个新的原子

于是,科学家们将眼光放在地质过程中形成的含U元素的岩石、矿石和矿物,通过测量里面的U、Pb含量和比例来确定它们的形成年龄。然而,要寻找地球形成之初一直保留至今的岩石或矿物,几乎是不可能的,所有的物质都经历了后期地质过程的改造。

就在这时,有一样物质为科学家们带来了惊喜,那就是陨石。陨石就是地球之外,太阳系内其他小天体撞击地球而落下的石头。对大量陨石的测年结果显示,无论他们的成分是否一样,也不管是何时落在地球上,他们都具有相同44-45亿年的年龄。这就证明,陨石是在太阳系内行星形成之初就形成的,他们与地球的年龄是一样的!!

陨石

1956年,帕特森(Pattern)对陨石中的U、Pb同位素进行测量,获得了45.5亿年的年龄,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地球年龄的数据。2002年,澳大利亚地质学家Yuri Amelin通过对陨石中U、Pb同位素比值的测定,获得了45.67亿年的地球年龄。

帕特森测得的45.5亿年的年龄

Amelin测得的45.67亿年的年龄

至此,运用放射性同位素对陨石的年龄进行测定,进而代替地球的年龄这一方法被学术界所接受,45.67亿年也成为目前公认的最精确的地球年龄。


历经300余年,终于得到了精确的地球年龄,探索道路可谓是充满艰辛。不过,任何一个科学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是几代人,几个世纪的努力。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又不断冒出来,科学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向每一位为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学者致敬~

参考文献

地球年龄“计时器”. 2009. 梅文亭. 走进科学.

关于地球年龄的争论. 1989. L. Badash. 《科学;中文版》.

地球年龄探究史话. 2004. 方修琦, 孟胜修. 《地理教学》.

科学大争论—地球年龄有多大. 2011. 方舟子. 《飞碟探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作者:YOUTH游思教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