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杀杨修,而不杀司马懿?野史趣闻
2018-11-04 22:39:00
熟读三国历史,我们都知道曹操唯才是举,曾多次大胆任用贤才。而作为曹操主簿的杨修却没有这么好的命运,因为他的结局只有一个,死。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一个“总知外内,事皆称意”为何就被曹操杀掉了呢?从杀杨修到曹操去世,中间仅隔了七个月时间,大概曹操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才决定要杀杨修,那么为什么不杀司马懿呢?

曾经曹操一时兴起,想要将外邦进献的糕点赏赐给最疼爱的儿子曹冲,谁知摆在案桌上要赏赐的糕点却不翼而飞,曹操责问房间里伺候的下人方才知道,刚才杨修曾经来过,见桌子上有一盒糕点顺手拿走了,于是曹操按下怒火要去一看究竟。此时,杨修正在和曹植分享这盒点心,不仅如此,还分给屋里其他伺候的下人。

真正让他走上死路的是他的政治立场。杨修信奉儒家学派,而曹操恰恰是一个改革派,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立场不统一的矛盾。杨修之所以总会在人前揭露曹操的一些小心思,也与他的父亲的死因有关。一次随军出征的时候,曹操面对敌军已有退军之意,就将“鸡肋”作为军中口令。而杨修马上就揣测出此乃退军之意。于是就收拾行装,并散布魏王撤军一之意,以致军心涣散。曹操都还没下令,杨修就擅自散布。曹操顿时大怒,立马下令逮捕杨修,将其斩首示众。

曹操肯定看出了司马懿的才能,而且不可能轻易叛乱,他可以加快魏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所以不会轻易杀了他。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曹髦的切齿之言。曹魏四十五年篡来的天下,被司马晋夺去了,曹操父子对汉献帝玩弄的把戏,在孙子曹奭曹奂身上被司马昭父子反过来淋漓尽致地重演了一遍。
本文作者:陈姐聊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