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想让刘启在百年之后传位于刘武,遭到窦婴抗议,她气得跳脚野史趣闻
公元前157年,夏天,六月。
今年至开春以来,天下无事,地上没有出现地震,天上也没有出现孛星。可是就在六月一日那天,有一个消息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孝文帝崩于未央宫。
临死前,刘恒就写好了一封长长的关于丧事的遗诏,一切从俭,不必浪费。
一个伟大的皇帝就此淡然谢幕,埋葬灞陵,享年四十五岁。

刘恒崩,汉朝又得忙活了。
公元前157年,六月九日,太子刘启举行仪式即皇帝位,赦天下。
仪式一结束,刘启转头就杀气腾腾的朝后宫走后,准备揪出一个人开刀了。
邓通!
此时邓通已是汉朝富豪,但这个富豪在刘恒生前狠狠地羞辱过刘启,所以刘启一定要将他杀之而后快。
当时,刘恒崩前得了痈疽病,这个病是要流脓血的,而邓通每次都亲自为刘恒吮吸脓血。有一天,刘恒不知何故,心有不乐,问邓通:“你说说,天下最爱我的人会是谁呢?”
邓通从容答道:“应该是太子吧。”
于是,刘恒马上把太子召到病床前,让他吸脓血。
刘恒这个伟大的创举,实在让刘启面露难色。然而在皇位的诱惑和拒绝吸脓血面前,刘启选择了前者。深呼吸,深封喉,紧闭眼,他真吸了。
吸完脓血不久后,刘启才得知,他之所以遭这一回恶心之举,完全是邓通整出来的。
于是,刘启心里顿然也长起了一个恶心的脓包——恶心的邓通!
回到宫里,刘启派人迅速将邓通免职,然后教唆手下,搜集罪证。罪证成立后,又立即逮捕下狱,没收所有财产。
这样,邓通多年积累的数百万巨财落到刘启手里不说,反倒欠政府数百万钱。
刘启是铁了心要狠狠修理邓通的了。

他派出官吏日夜监视邓通,只要有人给他钱或财物,通通没收充公抵债。于是一无所有的邓通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不久,邓通死去,有人发现,他身上竟然没一分钱。
果然是贫死!
天意啊!
初来登基,刘启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不料此时,他还没展开手脚,就被后宫的一个强势女人捆住手脚,难以动弹。
窦太后要登场了。

说起窦太后的苦命历史,总让人唏嘘不已。在她和已逝的薄太后之间似乎有某种相似点。首先,早年受苦,晚年享福;其次,对黄老之术都有着共同爱好。特别是窦太后,对黄老的学问简直就是如痴如狂,不能自已。更疯狂的是,她要让皇族和所有外戚都要像她那样热爱黄帝和老子;除了黄老之书外,不许读另外的书。否则轻则挨骂,重则挨打,从此受到冷落。
正是这个苦命出身的女人,让孝景时期的政治都带着一股浓烈的老子气息。于是,史学家甚至把这段历史称之为黄老之治。一个深居宫室的女太太,竟能把学问搞得如此风靡,我们只能说,的确太传奇了。
窦太后是在吕雉专政时期以良家女被选入宫的。后来,吕雉觉得长安养太多宫女不是好事,于是把一批宫女分配给诸侯王,每人五个;而恰恰是,窦太后就在这批被驱出长安的名单当中。窦太后是赵国清河人,一个弱女子背井离乡,不如一心一意重归故里。于是,在出发之前,窦太后特别去找了分配宫女名额的某太监,说一定要把她分给赵王。那时,这位太监官就满口答应。
可是,当正式出发的那天,窦太后傻了。

因为,她的名单不在赵国,而是在那个穷地方代国。
窦太后立即回身,痛哭流涕地找太监质问。结果,那个太监却搪塞道:“我把你这件事忘了!”
窦太后当时就是没给他送银子。不然,这天大的事,怎么说忘就忘了呢?
可是,这时候名单都分好,改是改不了的,最后,窦太后还是被逼着去了代国。
她来到这块风沙满天飞的穷地方,正是她最美丽的时刻。而恰恰是,就在这她如花开放的美丽时刻,竟然被刘恒宠幸上了。
窦太后不久生下了长嫖公主;后来又生了刘启、刘武等兄弟。
那时,刘恒已经有了一个王后,并且替刘恒生了四个儿子。刘恒如果要立太子的话,这等好事是怎么也轮不到窦氏家的。可是不久,王后得病先逝了。当刘恒入长安当皇帝的时候,王后这四个儿子像小鸡得瘟一样,一个接一个离世。
刘恒宠幸的另外两个女人,皆无子。于是窦太后理所当然的就被封为皇后,刘启就被立为太子。
由此,窦氏外戚力量迅速崛起,而其代表人之一就是著名的窦婴。

窦婴,字王孙,窦太后从兄子,祖辈世居观津。其人好宾客,广施财,行侠义,好儒术。汉文帝时,曾当过吴王刘濞国相,后称病免职;刘启上台,任詹事。
总结窦婴一生,这是一个带着脚镣舞蹈的人。
尽管窦婴与窦太后同出窦氏,然而在窦太后看来他简直就是窦家的异类。原因很简单,窦太后喜欢他说好话,他偏挑舌刺激;窦太后好黄老之术,他却偏好什么儒术。
一个好甜,一个爱辣。两者搅拌一起,终归要出事。
果然,窦婴还是出事了。
事情起因于一个人,窦太后少子刘武。
窦太后宠爱少子梁孝王刘武简直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刘武王四十余城,天下最肥的农田都是他的。窦太后平时赏赐的零花钱之类的,不可胜道。刘武自家府库银行存的钱就有数巨万,珠玉宝器甚至多于京师。至于宫苑,亦是无可约束,想住多大就修多大。
梁孝王还是一个爱附庸风雅之徒。门下养了不少门客不说,还修建一片竹林,经常和文友们一起聊天吟诗,好不惬意。甚至西汉第一写赋高手司马相如都经常参加他的文人聚会。
刘启爱刘武胜过当初刘恒宠刘长。每当刘武入朝,刘启总要派持使者持节,带着皇帝座骑前往函谷关迎接。刘武来到长安后,出入亦与刘启同车游玩,打猎,好不自在。如果玩得不够,可以继续留下,逗留个一年半载那也是没问题的。
除此之外,就连陪侍刘武的侍郎官及谒者等人,出入长安宫门,都可以免签证。他们简直跟侍奉刘启的同等官员,都没什么两样。于是,有人便疑惑了,这个长安城到底是刘启的长安城,还是刘武的长安城?
在窦太后看来,长安城既是刘启的,也应该是刘武的。原因只有一个,刘启当时的皇后薄氏,一直无子,更无太子可立。理所当然的,她渴望将来有一天,刘武也能坐一回皇位。
真的是这样吗?刘启难道就没意见吗?

孝景三年(公元前154年),冬天,十月,刘武再次入长安朝觐。
跟以往一样,刘启宴请刘武,由窦太后及一帮皇族外戚陪侍。在宴会上,大家喝得其乐融融时,刘启突然拍着刘武的肩膀说道:“兄弟啊,我百年之后,皇帝这个位置就是你的了。”
那年刘启实岁三十二。为了说明刘启所说此话并非戏言,亦非酒话,无论是司马迁,或者是班固,甚至是司马光,都保留了刘启说话时的一个关键词,从容。
刘启说这话时,脑袋是清醒的,那是要负责任的。窦太后要的就是刘启这句搔痒的话。
但是,当在座的窦太后心醉若狂,刘武如坠蜜缸之时,窦婴突然来了一场醒醉的倾盆大雨。
这时,只见窦婴端着一杯酒对刘启说道:“陛下说错话了,我要罚你一杯酒!”
满座的人都被窦婴的异常之举震惊了。
窦婴从容说道:“天下者,高祖之天下者,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你凭什么要把皇位传给你小弟!”
实在太不识抬举了,窦婴你到底是谁家的人?窦太后脑袋犹如旱雷炸顶。
窦婴这就叫多事。
皇位在刘启身上,传给谁都与谁无关。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刘启临时说了句哄窦太后开心的话,那也是助兴之语。你窦婴不帮外戚倒不说,反来一席扫兴的酒话,这到底是不是想找死啊?
窦太后把窦婴简直要恨到脖子上了。

宴会结束后,窦婴马上接到通知:“请你滚蛋出门,不必到皇宫上朝了。”
同时,窦太后又下令:“撤销窦婴进入皇宫和朝请的资格!”
捅马蜂窝了!
难道窦婴从此无法翻身了么?
本文作者:月望看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