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之朱棣:朱棣爱过几个女人,如何对待宫斗野史趣闻

2018-11-04 20:06:39

明成祖朱棣的家庭生活,在结发妻子徐皇后在世的时候还算比较稳定,但自从她死后,后宫便颇不安宁,而朱棣的种种所为更是令人费解恐惧。


徐皇后是洪武九年,由朱元璋册封为燕王妃的,她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这时的燕王朱棣才仅17岁。朱棣夺嫡即位后,徐氏被册封为皇后,在他们婚后的30余年间,徐皇后一直是朱棣的贤内助(见博文:徐达之女,朱棣成功背后的女人),两人感情十分深厚。永乐五年七月,徐皇后病故。

据一些野史逸闻记载,徐皇后死后,朱棣曾看上了徐氏的妹妹徐妙锦。但徐妙锦反对朱棣抢了侄子朱允炆的位子,因而誓死不愿嫁给他。朱棣遭到拒绝后,曾经威胁她说:“这女子不嫁给我,还能选择什么女婿?”于是,徐妙锦终身不嫁,出家南京聚宝门外的王姑庵。


朱棣也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在徐皇后死后就再未立皇后。当时虽然先后有张氏、权氏、王氏诸妃子受到宠幸,但宫闱之事一般是由王氏主持。王氏是苏州人,永乐七年被封贵妃,处事恭谨有方。史称她“贤德,事上(朱棣)及仁孝皇后恭谨始终,处宫闱之内,肃雍有礼,蔼然和厚,综理庶事,丝毫不紊”,因此特别受到朱棣看重。朱棣晚年多病,性情暴躁,时常乱发脾气,宫人无不畏惧,这时候王氏就会居中委屈调和,自太子、亲王、公主以下,大都依赖她的关照。

王氏病死后,朱棣特别伤心,甚为恸悼,为他辍朝五日,赐谥昭献,诏命礼部以洪武年间成穆贵妃的丧葬规格下葬。

继中年丧妻之后,又痛失最为宠幸心爱的王贵妃,加之疾病缠身的痛苦,而自己精心构建、孜孜以求的宏伟蓝图又都几近垂成,朝中大臣且常常从中阻止,这样一来,朱棣承受的打击太大了,精神和心理上的负担太重了,他既悲伤又怨恨。这种身心交瘁下的超负荷运转的结果,直接导致其正常心理活动的扭曲和变态;同时,自我感情的控制能力大为下降,甚而至于偶遇不快与刺激,就会产生某种被迫害的“幻觉”,这正是导致做出错误决断的危险信号。然而,可悲的是,渐入膏肓的朱棣本人,却往往不承认自己精神与心理上的巨大痼疾,因为这样将会影响自己在臣僚面前的圣威尊严。于是,便出现令常人不可理解的突变:一方面朱棣的脾气变得更加乖戾;另一方面,则是“遂病风丧心。自后处事错谬,用刑惨酷”。


朱棣后宫的不平静是由宠妃权氏病死在北征途中以及宫人吕氏、鱼氏与宦官私通为导火索而引发的,据史料记载,权氏是永乐七年二月被封为贤妃的,同时被封的还有张氏、任氏等。《明太宗实录》中说:朱棣册立河间王张玉的女儿:“张氏为贵妃,权氏为贤妃,任氏为顺妃。命王氏为昭容,李氏为昭仪,吕氏为婕妤,崔氏为美人”。其中除了张氏和王氏以外,其余都是朝鲜人。权氏天生丽质,又擅长吹玉萧,深得朱棣怜爱。

永乐八年,权妃跟着朱棣北征,病死在南归途中的临城后,宫人吕氏挟私诬告另一位姓吕的宫人,“点毒药于茶进之”,害死了权氏。朱棣不问青红皂白,信以为真,诛杀了被诬陷的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人。其后宫人吕氏与鱼氏又与宦官私通,朱棣渐渐有所察觉。吕氏和鱼氏闻讯后畏罪自-杀,但朱棣认为事情并非如此简单,疑有它因,经严刑拷打,吕氏的侍婢诬服,承认有“欲行弑逆”的预谋。这时长期为政疲劳和被疾病折磨、情绪压抑而处于精神痛苦状态的朱棣,再也无法正常支配自己的理智和头脑了,恼羞成怒之余,又大开了杀戒,先后诛杀的宫人多大2800人。而且每次杀死宫人时,他都要“亲临剐之”。有的宫人较为刚烈,自知难免一死,在临刑前大骂朱棣:“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因为当时的宫人有许多是朱棣从朝鲜索要的贡女,所以在《李朝实录》中保留了一些较能反应真实情况的资料。


吕氏和鱼氏案发生之后,朱棣疑心更重,脾气更是愈加暴躁,喜怒不定,不时滥杀宫人。虽然吕、鱼二人死了,但朱棣的心头之恨难去,他怎么也不曾想到自己心爱的妃子与宦官私通,使自己这个当今盛世天子蒙受如此无法洗刷的羞辱。在他变态的心理支配下,竟让画工把吕氏、鱼氏与宦官相互搂抱的形态画出来,以儆效尤,警示后世。然而他对鱼氏还颇有思念之情,难以忘怀,于是将鱼氏埋在长陵之侧,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将她的尸骨掘出来,抛弃于别处。

永乐十九年初夏,明皇宫的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因遭雷击而焚毁,朱棣以灾异修省,大赦天下,宫人们大都暗自欢喜,以为朱棣必惧怕天变而收敛,会停止杀-戮,过平静安稳的生活。谁知朱棣依然我行我素,不以为戒,姿行诛戮,无异往日。从此,朱棣后宫一直处于不静之中。

本文作者:汪小喵游戏动漫展(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