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奋斗者|矢志不移行医路,术业专攻索良方——记运城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曹永年野史趣闻

2018-11-04 19:06:31

(文:孙梦钊、杨凡、沈小军 编辑 统筹:新嫄 )曹永年,运城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山西省第二届名中医,运城市首届名中医。现任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运城市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荣获山西省卫生厅先进个人奖、运城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中医学院教学查房三等奖等荣誉。

曹永年指导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分析鉴别诊断病情

痴心学医

曹永年于1964年5月出生在万荣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慧,酷爱学习,1981年考入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开启了研习岐黄之路。198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运城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已三十多年。

大学期间,曹永年痴迷于中医四大经典,领悟其博大精深的理论,感叹其廉便简验的疗效。每年寒暑假,他都会采集门前屋后,甚至地里沟里的天然中草药,向乡亲们讲一些常见病防治知识,还为乡亲们治好了许多常见病,受到了乡亲们的赞扬。

1984年8月,曹永年进入建设中的中医医院上班。当时,整个医院只有一座办公楼,一座药房小院,一座二层住宅小楼,一排职工宿舍,全部人员不到30人。环境简陋,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病人也少。后来,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医院完善基础设施,分配专业学生,调入紧缺人才,设置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少数临床科室,医院发展运营步入正轨。

工作中,曹永年有幸成为山西省名老中医、医院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杜林菴的学生。曹永年白天跟随恩师坐诊,晚上整理心得笔记,总结出了10余万字的用药规律、门诊病历和学习心得。他细致地整理出杜老治疗冠心病、骨质增生、湿疹、习惯性流产、慢性肝病等病症的经验,并在多种医学杂志上发表。1987年,曹永年进入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生部进修学习一年,在全国著名中医名家方药中、时振声、施奠帮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升了肝病、肾病、脾胃病等病症的中医诊疗水平。

探求良方

1992年5月,医院成立了肝病科,曹永年随之调到肝病科工作。当时的科主任武国勤从事肝病治疗30余年,是运城有名的西医肝病专家。在武主任的带领下,科室开始了中西药结合治疗各种肝病的临床研究,并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手段,探求肝病的病因、病毒的分型、病毒的数量、肝纤维化的分期及肝损害的程度。事实证明,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快,住院日期缩短,疗效明显。

1997年武国勤主任退休,曹永年接任科主任。他带领科室人员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类肝病的临床研究,逐渐形成了科室的协定方。对乙肝、丙肝患者病毒不复制或低病毒载量,慢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用纯中药进行临床治疗观察,并设对照组,发现中药抗纤维化和逆转纤维化作用明显,也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提高了生活质量。后经多方努力并进行药理实验,2007年顺利取得山西省药品食品监督局的纯中药《活血软坚胶囊》制剂批号,该药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适宜于各型肝炎、肝硬化、药物肝、酒精肝、胆囊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0年10月,曹永年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主管业务工作。

砥砺前行

近年来,曹永年对各种肝病,尤其是慢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赢得患者良好口碑。

曹永年认为,近几年,随着我国乙肝疫苗的强制接种,乙肝的患病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临床上肝病患者仍未明显下降,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因饮酒、自身免疫等因素导致的脂肪肝,已成为我国的第一大肝病。尽管治疗脂肪肝的药物越来越多,但仍不能实现彻底治愈。他经常利用网络、报纸、电台、微信、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宣讲普及肝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群众认识度和健康意识。

每当曹永年看到一个个肝硬化、肝癌晚期患者求助的眼神,患者家属期盼的目光,他总觉得自己肩上责任重大,他还要继续保持“大医精诚、仁者仁爱”的精神,攻坚克难、痴医不改,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砥砺前行。

来源:健康运城周刊

本文作者:健康山西(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