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小记,一野史趣闻
一夜秋风紧。楼前有树,四楼刚好听风声,风声里夹藏着数不尽的凄凉冷清。
我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孩子的蒙氏鞋绣名字。户外秋风声动,户内稚子承欢。隐隐能感觉到一种悲瑟一种温暖。
我不悲秋,却时不时地会把头转向窗外,冥冥中被谁牵扯出一种感知一种体会,似要与秋一握。
天伦之乐,温暖心生,在秋的悲凉中,对比鲜明,更呈现出洋洋暖色。一冷一暖,相生相克,人才生活的坦然而随意。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清晨,见残叶零落,方觉秋至。漫不经心地在公园的碎石路散步,走着,走着,一阵馨香扑鼻而来,清清的,不甜不腻的香味,稍一思索,已锁定桂花,这才想起已近中秋。
八月桂花香暗动,它是默默的,不张扬的。远远地闻到了香气,可是,那淡黄的、星星点点的米粒小花,低调地藏在枝叶间,若不是细细地去寻了,便很难发现其踪迹。
桂花香远逸清,你若真的站在树下,那缕香却会无影无踪,若站得稍远一点,它就香得的让你舒服,让你寻觅。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我一直向往江南,曾经很爱袁枚的一句:“琼林烟雨瑶池水,流到江南总是春。”
远远的观望,江南的意义早已超出现实,在每一个向往者的心里,江南是一种感觉,一种想象,一种温馨,一种柔媚,是心底的宁静与远离喧嚣。
人与人,人与物,定要有距离才总会牵挂,才会觉其唯美。朦胧与相隔,便是恰到好处的距离。
秋风清
秋月明
寒鸦栖复惊
落叶聚还散

此时,已是更深夜重,一阵秋风吹进来,臂膊生凉,忍不住抱一抱肩膀,摩挲几下。
坐在钢筋水泥的楼上,观秋听风,却不由想起杜工部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老爷子在难眠秋夜,玩味着穷困,却神往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我在这个秋夜,神游在浣花溪畔,不敢扰了他的诗思,遥遥地听着他的叹惜,也玩味着些些迷茫。

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秋茫然。”不知道这是谁的诗,不过,这秋茫然倒象是我近日的写照。就如走入迷宫,虽东奔西突,到底也还没找到出路。
不想钻进牛角,暂时放下一些思绪,于书柜中寻出《浮生六记》,去看看沈复笔下的那番旖旎宛转,也好过在这里百思难解的穷琢磨。
秋风做伴夜读书,秋风虽是顽劣,却也不乏温情,有它作伴,秋夜少却多少寂寞!
end
本文作者:耳東熙(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