叱咤风云的“战国四公子”(下)野史趣闻
(四)
魏公子信陵君无忌在招贤纳士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各诸侯国知道因为信陵君招贤纳士高人云集的本事,有十多年不敢与魏国出兵过招。
信陵君知人善任与孟尝君、平原君相比独具慧眼、有先见之明,一则故事足可说明:信陵君听说大梁城看大门的70岁老头侯赢是位隐世高人,先是厚礼相请遭到拒绝,就专门为侯老头摆下隆重宴会,并请宗室将相、达官显贵作陪。即便如此,侯老头依然故意摆谱考验信陵君,看到信陵君亲自带着马车虚左以待地来接,穿着邋遢地上车,而且故意磨蹭时间,让车拐弯拜见了一位菜市场杀猪的朋友朱亥。信陵君言听计从、一直虔诚淡定。终于到了豪华宴会上,信陵君又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向侯老头躬身敬酒。考验完毕,侯老头当场说出“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的非常规用意。
信陵君义薄云天,那侯赢豪气干云,接下来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
还是上面说过的背景,秦国长平之战后重兵围困赵国邯郸城,赵国危在旦夕。赵国的平原君一方面出使楚国合纵,一方面多次给魏国送信求救。魏国君王闻讯立即派出大将晋鄙统帅十万大军救援,但没出国境因为秦国派人威吓而屯兵观望。
平原君赵胜是魏国信陵君无忌的亲姐夫,平原君就写信把小舅子信陵君好一顿挖苦,说我这姐夫你可以不顾,还有你姐也不可怜了吗?信陵君热血滚涌,数次请魏王下令出击无果,便决定带着门客去赵国赴死相救。侯赢那老头关键时刻出妙计,说前方大将晋鄙的兵符就在魏王卧室,如姬偷出来手到擒来,而公子又曾经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有恩于她,只要开口轻而易举。于是,信陵君依计拿到如姬偷来的兵符,正要启程,胸有成竹的侯老头又推荐那位屠夫朋友、大力士朱亥跟随,并约定事成后在家自刎为公子壮行。后来果然应验侯老头的预计,晋鄙看到兵符刚有怀疑,就在那屠夫朱亥的四十斤大锤下当场毙命。信陵君持兵符带领晋鄙十万大军挥师驰援赵国,很快解了邯郸之围。士为知己者死,那侯赢老先生知道公子大功告成,如约自刎成仁。
信陵君窃兵符、杀晋鄙,挥师救赵,于赵有功,但对魏王是不忠,断然不能回魏国,在赵国一呆就是十年。一开始,因为是平原君激将信陵君救赵有功,赵国的游说之士虞卿想以此为平原君请封,结果让那个曾与我商丘惠施先生有“坚白之辩”的“白马非马”论者公孙龙给劝阻了;同时,信陵君因为救赵有功又留在赵国,赵王与平原君商议准备封五座城给信陵君,结果让信陵君一门客以“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的道理也给劝阻了。
信陵君和平原君同样谦卑,但在慧眼识人上很快显示出高低来。说的是信陵君在赵国慕名求见隐藏在赌场和酒坊的毛公、薛公两位高人,费尽周折,相见恨晚,相谈甚欢。但姐夫平原君对信陵君混迹于博徒卖浆者之流颇有微词。信陵君从姐姐口中知道姐夫这般见识,对姐夫礼贤下士只为装门面而感到失望。尽管后来平原君自愧不如脱帽谢罪,但平原君门下有一半纷纷投靠更知人识人的信陵君。
信陵君的人生高潮还在后面。魏公子信陵君留赵十年不归,秦国发兵攻击魏国,魏王派使者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有后顾之忧一开始不答应。关键时刻,博徒卖浆者的毛公、薛公进言:“公子名闻诸侯是因为有魏国存在,如果秦国攻下大梁灭了公子的宗庙,大丈夫有何面目立于天地间啊?”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话没说完,信陵君立马驱车回国。危难之际,魏王盼来了信陵君,哥俩相见,相拥而泣,信陵君立马被封为上将军。信陵君没有犹豫,立即派人广撒英雄帖,各诸侯国听说魏公子回来了,纷纷出兵响应。于是,魏国上将军信陵君指挥齐楚燕赵韩五国之兵痛击秦兵,直把秦国军队打到函谷关以里不敢露头。信陵君一时威震天下,各路诸侯的高人门客纷纷投靠。后来,信陵君根据各路高手进献的兵法汇总,签名主编《魏公子兵法》。
然而,秦国惯用的反间计最终还是离间了魏王对信陵君的信任。主要是当年窃符救赵锤杀的那个晋鄙的门客,收到秦国的万斤黄金,在魏王面前不停地煽风点火,说各诸侯国只知道魏公子不知道魏王是谁,而且说魏公子很快就当王等等。结果,上将军兵权被夺,信陵君百口难辩,只有谢病不朝,与宾客日夜纵情饮酒作乐,四年后饮酒过度病死。
(五)
最后说说平民出身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
因为不是出身豪门,黄歇能跻身“战国四公子”,注定更多的要靠自身的实力和打拼。司马迁先生开头就把能言善辩的黄歇置身到一个大国博弈千钧一发的背景下: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接连打败韩国、魏国,接着联合韩国、魏国进攻楚国,新继位的楚顷襄王已把国都从郢迁到陈县,秦国依然不依不饶。楚国面临亡国风险,楚顷襄王便派出黄歇出使秦国力挽狂澜。于是,黄歇有了一篇雄文经典《上秦昭王书》,从“天下莫强于秦、楚”,秦楚两虎相斗会让劣狗小国从中得利说起,先夸秦国历代的威武英明,然后详细梳理诸侯争雄的是是非非,权衡利弊,分析得失,引经据典,最终的结论是攻打楚国“莫若善楚”。结果是秦昭王看了只说一个字“善”,于是下令白起止兵,辞谢了韩魏两国,并派人给楚国送来厚礼,结成同盟。
楚国为显示结盟诚意,让春申君黄歇陪着太子完在秦国做人质,留置了好多年。直到后来楚顷襄王重病,这涉及到继承王位的大问题,但秦国就是不放太子回去。春申君通过与秦国应侯范雎的朋友关系说和,秦王只答应让太子的老师回国探望病情。怕夜长梦多,艺高人胆大的春申君让太子装扮成马车夫出城,自己留在秦国不惜一死迷惑秦王。等太子走远了,春申君主动找秦王领死。还是在应侯范雎从两国关系长远考虑劝秦王放了春申君。
当年顷襄王就病死了,太子完顺利继位成为楚考烈王,回到楚国的春申君顺理成章成为宰相。春申君伴随考烈王做宰相25年,有几件事做得能拿出手:一是带领楚军北伐灭掉鲁国,接纳荀子封为兰陵县令;二是养食客三千,春申君门客曾与平原君门客比阔,平原君门客炫耀头戴身穿玳瑁珠玉,而春申君门客亮出脚上穿的珍珠鞋子,让平原君门客无地自容;三是东方六国合纵攻秦,楚王为合纵司令,春申君是总参谋长,后来打了败仗,春申君反被楚王怪罪疏远;四是听从门客朱英建议,春申君把楚国国都从陈县迁到寿春;五是考烈王没有儿子继位,春申君很着急,物色了好多美女也没有如愿,最后赵国人李园领着妹妹要献给楚王,为了达到目的,几个人一商量让春申君先替楚王把活干了,然后把怀孕的赵女送到宫中。到头来,还是应了门客朱英的预言:“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祸。今君处毋望之世,事毋望之主,安可以无毋望之人乎?”但春申君还是大意,最后让得势怕秘密泄露的李园将其刺杀在考烈王葬棚前。
见闻曰:“战国四公子”,已成历史云烟,但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识人、待人、用人、防人之道蕴含古老智慧,令人深思。
本文作者:商丘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