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临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李世民登基之谜!野史趣闻

2018-11-04 07:34:37

《亲王李世民》一剧中,太子和秦王为了争夺若惜公主,不惜反目为仇。那么,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兄弟二人真的是因为一个女人才大动干戈吗?玄武门之变,究竟是李世民被逼所为,亦或是早有预谋?今天,我们将走进唐朝,重新回顾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早早率兵隐藏在玄武门,紧接着,太子和齐王先后来到。太子刚至玄武门,便发觉异常,不但没有看见玄武门将军常何,守卫的面孔也十分陌生。太子还未来得及反应,但看见秦王快马加鞭而来,正想逃跑就被秦王一箭射死。齐王看太子中箭,立马拉开弓弦,可关键时刻,尉迟恭率领人马及时赶来,乱箭之下齐王落马,后被大刀杀死,最终丧命玄武门。李渊眼看着太子和齐王双双赴死,自然知道自己无力回天,无奈之下只能将秦王立为储君。仅仅过了两个月,他便急急将皇帝之位传给秦王。玄武门,太子齐王丧命,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据相关记录,秦王选择在玄武门动手,全然是被迫之举。当时,太子早已动了杀秦王之心,若他抢先动手,杀了太子,只怕命丧黄泉的就是自己了。关于玄武门之变,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这场轰动古今的兵变,是被迫而为,亦或是早有预谋?若是被迫而为,正当防卫,那么为何太子和齐王恰巧落入陷阱,自己送上门来?要知道,当年太子和秦王之争已经到了疾风暴雨的阶段,难道太子就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

隋唐之争时,李世民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甚至可以说,若无李世民,便无唐朝的建立。在战争时期,李渊也屡屡提出日后登基必立李世民为太子。然而唐朝建立后,李渊登基,立长子为储君,却只封战功显赫的李世民为秦王。如此,李世民定然会心生不满。

李渊登基后,秦王无论出于舆论还是实力的考虑,无法直接撼动皇位,而是选择争当太子的路子。秦王为了夺回太子之位,采取各种政治手段,想要拉太子下马。但太子也并非等闲,在两者相争的过程中,胜负各半,甚至到了后期,太子和李渊联手,共同对抗秦王。

无论如何太子之位不能易主。李渊为了不撼动太子的地位,只能选择对秦王府下手。武德九年,突厥大肆进攻,李渊趁机让齐王带着秦王府众人前往抵抗。秦王和齐王本就敌对,秦王府之人一旦落入齐王之手,想必不会好下场。李渊这一举动显然是想要借助齐王之手,除去秦王府众人,瓦解秦王的势力。情急之下,秦王和尉迟恭共同策划了应对方案,即选择主动出击,抢先斩杀太子和齐王,从而逼迫李渊让位。但首先,他们要解决的是第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警惕的太子落入埋伏。李世民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巧妙,他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借助李渊之口,让太子不得不入宫。

当日,太白金星出现,而在古代,天象通常与国运一脉相连。太史看到此状,急忙禀告李渊,说是天象异常,秦王必会造反。李渊一听这还得了,当即把秦王召入宫中,要他观看卦文,质问他是否造反。秦王反应迅速,闭门不谈造反一事,反而反咬一口,说是自己知道了太子祸乱妃嫔的丑事,太子想要杀自己灭口。李渊听闻,顿时大怒,让太子、秦王、齐王三人一起入宫,决定彻查此事。但李渊压根不知道,这一切都在秦王的计划之中。原来,秦王一早便知道,若是自己设局,无论用什么理由,太子和齐王定然会有所警觉,只有这话从李渊口中说出,太子才不会察觉,或者说,即便有所察觉也碍于圣旨不敢不进宫。果然,李渊当晚下旨,命太子入宫审问。殊不知,自己却成为了秦王的棋子,不觉之间成就了秦王的兵变。秦王借助李渊之手,这一步走的既巧妙又十分凶险。不过他最终成为了赢家,一箭双雕除去了太子和齐王。不但除去了两个劲敌,还斩草除根杀死了他们的后代。

自古成王败寇,只有胜利的一方才有资格书写历史。在今天能够看见的记载中,皆是记录太子齐王怎样迫害秦王的。但究竟真相如何,需要我们通过细枝末节去用心感受。

本文作者:小方论古(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