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评传(19)——载沣的反击野史趣闻
光绪、慈禧相继离开人世,袁世凯最艰难的日子开始了,同时载沣与隆裕展开了反击。
不管慈禧的历史评价如何,她的死对袁世凯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光绪将他对袁世凯的仇恨毫无保留地转移了给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载沣,曾秘密叮嘱载沣以杀袁为己任,并且由于袁世凯揽权过甚,权势喧天,满清皇族也想法设法对他进行清算限制,以夺取渴望已久的权力。
也有说法说慈禧在生前已开始表现出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例如慈禧在临终前所召见的大臣接受遗命时,袁世凯并未位列其中,这也间接说明袁在朝中已经失势。袁亦明白慈禧的态度,经常借口足疾不再上朝,或由仆人搀扶上朝但发言并不积极,尽量保持沉默与低调,慈禧死后,袁一直坚持低调到底,但为时已晚。从中国几千年政治斗争的经验来看,要么完全不参与政治斗争,那样或许可明哲保身,否则只要介入了政治斗争,临阵退缩于事无补,你死我活是政治斗争追究的最高目标,袁既然已因戊戌年间告密、厘定官制、权力过甚等事情与载沣、满清皇族(特别是少壮派皇族)接下了政治恩怨,此时的低调与退缩远远不能湮灭敌对者的仇恨。
载沣等人对袁世凯的攻击自溥仪登基后便全线展开,在中国古代,大凡要发动政治上的争斗,除了赤裸裸的武装政变与政治谋杀以外,其他的步骤一般如下:幕后主演唆使一些客串的小人物对敌对者做试探性的进攻以表明态度并观风向,若风向有利则续以大规模的进攻,若风向不利则拿那些客串的小人物做挡箭牌,这次对袁世凯的攻击自然也不例外,首先由载沣、满清少壮派皇族指使一些御史言官弹劾袁世凯,捏造罪名、无中生有是封建官员天生本事与技能,并且反正一些贪污、腐败、弄权的共性问题大家都有,用来弹劾别人,那是一说一个准,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他们弹劾袁世凯的罪名了,但有几点可能是道出了这些幕后主演的心声,如尾大不掉、大权独揽、亲信遍布满朝、操纵朝政等等。
而受到弹劾的袁世凯却表现出异常的低调,他的亲信如徐世昌、著名的“北洋三杰”、直隶北洋任内亲信下属、北洋系其他将领等等,都似乎表现出明哲保身态度,很少有出言为袁辩解的,一些与袁同事的元老大臣如张之洞之流,平时与袁关系似乎亲密得很,但值此关键时候,也并没怎么发言表态,更有甚者甚至噤若寒蝉。这些所谓的“风向”让载沣与隆裕皇太后(光绪的皇后,载沣的嫂子,慈禧光绪死后,已升格为皇太后)决定,要用非常的手段将袁世凯除掉,并彻底瓦解袁的政治军事势力。
这里顺便介绍下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本姓叶赫那拉,是慈禧弟弟桂祥的女儿,应称慈禧为姑妈,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本应称慈禧为姨妈(湖南方言称为“大娘”),但后来过继给慈禧为儿子,称呼慈禧为“亲爸爸”(我一直不明白为何慈禧会迷恋这么一个奇怪的称呼),按照亲戚关系,光绪与隆裕应属于表兄妹,他俩结婚属于近亲结婚,满族毕竟为野蛮社会,尚未开化,他们两人结婚时,已是十九世纪末期,竟还玩这种方式的近亲结婚,真有点匪夷所思。不过他两人的婚姻并不是自主的,而属于封建社会下父母包办婚姻的典型案例,确切地说,是慈禧一手包办的,由于是包办婚姻,没有感情基础,加上隆裕的长相实在不咋的,而光绪却算得上有点小帅(这点从他们两人的画像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光绪与隆裕之间的夫妻生活并不幸福,夫妻间经常吵架,后来光绪陆续娶了小老婆,并宠恋上了其他妃子(特别是民间流传最广的“珍妃”),夫妻间的感情也变得愈来愈疏远。
慈禧为了挽回光绪与隆裕的感情(慈禧也不容易,操的心实在太多),往往因一些小事处罚光绪疼爱的妃子(方法也过于简单粗暴,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以慈禧之能干,却处理不好家里关系,由是可知家务事的确难处理),而光绪则常常以为那些小事是隆裕告的密,对隆裕更加不满,有史书记载,光绪甚至使用了家庭暴力,不过皇帝虽贵为天子,打女人也没什么打的技巧,无非是找其破绽(头发长),抓且扯其头发。因此说,隆裕的一生是很不幸的,史书评价她性格平和,且比较内向,很少与人为恶,做事虽算不上能干,但平时爱好学习,应该说颇具中国典型妇女的优良特征,无奈出生于皇家,被安排一段不幸的婚姻(她与光绪婚姻的失败,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光绪),日后因为光绪与慈禧的死,将她推到了中国历史的前台,开始了日后更加不幸的人生。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贺老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