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嘉靖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是如何控制朝政的野史趣闻

2018-11-03 20:30:49

明朝中后期中央政府行政体系已经很完善了,即使皇帝一辈子不想上朝,只需将旨意下达到内阁,内阁就会代行皇帝的职权掌管国家事务(实际权力还是在皇帝手中),维持政府正常运转。

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汉族的帝国就设立了‘内外朝’制度,皇帝不出面,但是内廷和外廷机构依然能正常运转。

既然产生了分歧,那就会有矛盾,所以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式就是“朝会”........皇帝为了保持尊严和权威,只能作为仲裁者存在,而他的内廷官与外庭官的争吵就成为家常便饭。有人说这就是党争,其实不是,这是“政争”。归根到底就是权力斗争。

在汉代时,强势的皇帝,如汉武帝,他能凭借自己的权威和他的内廷官员们的能力,压制外庭官员,所以他在当皇帝时,外庭官员们都不能与他直接对抗。而到了他的儿子继位后,这个形式就反过来了,外庭官员们就企图对抗皇权的绝对性。皇帝年幼,所以不能亲自处理政务,所以外戚中的大将军霍光就成为皇权的代理人。

而霍光执政时,丞相上官桀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就联合起来对抗霍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这就是典型的皇权与相权之争。外庭官员们要求不把内廷作为核心,而是由外庭官员作为“核心”。这个图谋失败了。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都是外庭官员的核心人物。而当时兼任太尉(大司马)的就是霍光本人。

明代的政治制度:它分为:内廷官(代表人物主要是二十四衙门的公公们和锦衣卫等勋臣们)...外庭官:内阁-六部-各百官.......外庭官其实就是文官集团代表,甚至明代的外庭官强势到最后架空了军队的权利.........本来设立的军队系统归属于五军都督府。但是外庭官们最后运作的五军都督府都成为了摆设.......甚至军队的后勤系统都被文官把持........这一点对军队来说才是致命的.....也是明代最终灭亡的原因之一。

本文作者:知行合一向上(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