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知名度较低,却战绩辉煌的六大名将野史趣闻

2018-11-03 19:40:06

1、赵奢

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将领。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 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 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初为田部吏,执法 无私,由平原君推荐,主管赵国赋税,卓有成效。后为将,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部属。熟谙兵法,尤重灵活运用。

他虽然不知名但是他的儿子可是很多人都知道,他的儿子赵括刚上战场,就完全改变了廉颇的战略意图,转而强调要主动进攻。就在长平这个地方,赵括率领几十万大军全线出击,以为以迅猛之师就能击溃秦国大军。最后在历史上留下了纸上谈兵的笑话。

2、曹玮

宝臣,北宋大将。官至御史大夫。名将曹彬之后。曹彬有七子,比较有名的是曹玮和曹璨(其他五个为珝、玹、玘、珣、琮)。曹玮少年时代就跟随父亲左右,在军队中服役担任牙内都虞候。真宗即位,任内殿崇班、知渭州。驭军严明,赏罚立决。宰相丁谓逐寇准,恶玮不附己,指为准党。谓败,复华州观察使、知青州,徙天雄军,以彰化军节度观察留后知永兴军。拜昭武军节度使、知天雄军。以疾守河阳,数月,为真定府、定州都总管,改彰武军节度使。卒,赠侍中,谥武穆。嘉祐八年,诏配享仁宗庙庭。

曹玮战功赫赫,受到真宗信任。史载“真宗慎兵事,凡边事,必手诏诘难至十数反,而玮守初议,卒无以夺。后虽他将论边事者,往往密付玮处之。”曹玮死后李元昊叛乱,宋将葛怀敏就被赐予曹玮穿过的铠甲显示荣耀。曹玮的对手对他也非常尊敬,唃厮啰听到有人提到曹玮“即望玮所在,东向合手加额”。契丹使者经过曹玮驻地天雄军时,告诫随从一律慢行,不准策马飞奔。

曹玮以其出色的战绩,成为宋朝西北边防的旗帜,在中国战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3、陈汤

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陈汤攻杀郅支单于之后,原来就归降的呼韩邪单于更加臣服,表示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此后汉元帝又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恢复了旧日的和亲关系,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一切,陈汤是建立了首功的。从史书记载看了,陈汤爱财,并因此几次起落。假传圣旨,也反映了他缺乏为官的圆融。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他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他说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流传了千古。

4、阿史那社尔

阿史那社尔为出征西域的昆丘道行军大总管。十几万“大唐天可汗联军”抵达天山山脉,他们奋勇征战,大破处月、处密,攻占龟兹都城、大拨换城等五座城邦;在碎叶川西,击退西突厥,俘虏龟兹国王和贵族,并押于阗国王入长安……震动了整个中亚地区!六七百多座王城先后归附,大唐的疆界,推进到帕米尔高原和中亚。阿史那社尔在西域设“四军镇”,并宣布“主权在唐”, 阿史那社尔登上了事业的巅峰。

但是,当他凯旋时,“天可汗”已处于弥留之际,不久就带着遗憾去世了。在皇帝灵柩运往昭陵那一天,阿史那社尔请求殉葬。李治哪里舍得这位忠心肝胆的大将?还他和太宗时期归附的其他十三位少数民族君主的模样,雕刻成石像,安置于昭陵墓道两旁。六年后,阿史那社尔追随太宗而去,最后也长伴昭陵。

5、王玄策

王玄策,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与当时高僧玄奘同乡。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为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为朝散大夫。 公元641年因北印度的玛卡达送使节来唐,因而以对其答札之副使节身份。接着,翌年以正使的身份再度前往印度,而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传奇战绩。658年,第三度被选为往印度之使节,在各地访问之间,还曾前往摩河菩提寺参拜。关于这些印度旅行的事迹,他虽记录有《中天竺行记》一书,惟完本早已失却,只余下《法苑珠林》、《解迦方志》等散逸残篇。

6、史万岁

京兆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北周武帝时,其父战死,以忠臣子授开府仪同三司,袭爵太平县公。北周末,随上柱国梁士彦攻讨相州总管尉迟迥,每战先登,因功拜上大将军。隋初,因大将军尔朱绩谋反被杀而受牵连,发配敦煌为戍卒。隋开皇三年,秦州总管窦荣定击突厥,遂至辕门请自效。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乐为效力。因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本文作者:历史TIME(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