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麾下各重臣大将的最后归属野史趣闻
汉高祖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发展以及中国统一有重大贡献。
刘邦开创大汉王朝,离不开他手下各种类型的人才。那么从一开始就追随刘邦的兄弟,还有后来招纳的文臣武将,他们最终的归属都是什么呢?请看……

张良:功成身退,得以善终。张良是实实在在的汉朝缔造者之一,张良得以善终主要原因有二。第一要归功于他是没有权力的人,刘邦对他的评价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仅仅是个谋士,既不像韩信割地一方拥有兵权,又不像萧何“镇国家,抚百姓”般有行政权、有民望和威信。张良是没有任何权力的,只有自己的智慧,放在今天的话连“参谋长”都不算,只能算个参谋,因为参谋长是有调兵权的。第二就是张良懂得自全,知道该说什么、做什么,懂得待君之道,所以他能够得以尽天年。

韩信:一代名将,陨落后宫。在刘邦心里,韩信始终是个大危险,毕竟他的大半个江山都是韩信帮他打下来的,韩信若有心背叛他,他是无论如何都招架不住的。因此,在他称帝后先把韩信的兵权给夺了,再将韩信贬为淮阴侯。韩信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自己为刘邦立下这么多功,刘邦当真会狠心对自己下手。身为刘邦的妻子吕后,最后联合萧何将韩信骗到宫里除掉了。韩信死之前大喊一句“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妇人小子所欺”。一代名将久经沙场,什么样的敌人都不怕,最后却很憋屈的死在后宫妇人手中,这样的结局真的令人遗憾,无法接受。

萧何:得以尽天年。萧何也曾三次遭刘邦猜忌,那他又是如何保全自身的呢?萧何在帮助刘邦建国后,又协助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拜为相国。为了避免刘邦对他的猜忌,萧何听从门客建议强占民地自毁声誉,试图避开被杀害的危机,但他再三为民请命有请朝廷将闲置的土地开放给贫苦百姓耕种,刘邦怀疑是收买民心愤而回绝,并以勾结富商、谋盗国土的罪名将萧何予以囚禁,所幸获得其他官员直练才得以释放。刘邦死后,萧何辅佐惠帝。惠帝二年逝世,也算过完了自己的晚年。萧何死后,曹参继任。

陈平:原来是项羽手下,后投刘邦。虽然行为不检点但并不为刘邦所忌。后为丞相,吕后死后帮着剿灭吕家余孽。自述“我多诡计,是道家所忌”。

樊哙:刘邦同乡好友,为人武勇无比。曾多次解救刘邦。但在刘邦病危时听其作乱谣言,竟令陈平周勃前去杀之,结果中途刘邦病死,吕后放了樊哙并恢复了其爵位,正史记载樊哙最后是病死的。

彭越:三王之一。为刘邦打下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但后被刘邦流谴,最终被吕后所杀。但从《史记》的相关记载来看,彭越是没有谋反的,最初是被诬陷的,而后是被吕后故意弄死的,在所有被捕或被杀的异姓王中,彭越的结局是最惨的,不仅被杀,被夷三族,而且他本人还被剁成了肉酱,不但被剁成肉酱,他的肉酱还被分赐给诸侯,淮南王英布见到已经成了肉酱的彭越,担心自己布其后尘,便开始准备造反。

英布:又称黥布。本为项军手下大将,后投刘邦,为三王之一。最后被刘邦出兵击杀。

周勃:刘邦手下大将。吕氏乱政风波后为文帝朝丞相,但能力远不及陈平。后辞去官职。景帝朝名将周亚夫是其子。

曹参:与萧何一样都原为沛县小官。丞相。素有“萧规曹随”一说。

卢绾:刘邦同乡。随其征战,封为燕王。,后因私通陈豨与匈奴事发招致攻击,被迫逃亡匈奴,被封为东胡卢王,死于匈奴。享年63岁。

夏侯婴:号“滕公”。刘邦车夫。到吕后去世,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和东牟侯刘兴居一起入皇宫清理宫室,废去了少帝刘弘,用天子的法驾到代王府第里去迎接代王刘恒,和大臣们一起立代王为皇帝,夏侯婴仍然担任太仆。

本文作者:决狐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