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皇帝怎么这么荒唐?(王程强说阳明心学第二十四篇)野史趣闻

2018-11-03 17:02:02

正德皇帝怎么这么荒唐?

王程强 王阳明心学研修院

本文整理自:《王阳明》读书群里,

《王阳明》一书作者王程强的现场分享。

如要入群,参加《我与王阳明心学》征文。

王阳明正德七年写给父亲的家书中有一位没有提名的关键人物正德皇帝朱厚照(1491-1521),在位16年(1506-1521),从家书中可以看出,正德皇帝行为荒唐。史书中记载的荒唐行为更多。

他怎么就这么荒唐呢?

首先是接班过早,心智没有成熟。朱厚照两岁被立为太子,14岁出任皇帝。搁现在还初中生呢!胡闹了16年,30岁就大行了。

任凭他这样胡闹,辅助的忠臣都去哪里了呢?他父亲弘治皇帝朱佑樘(1470-1505)是个开明皇帝,可惜35岁就大行了,临行把儿子托付给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内阁大学士。正德,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年号,就是三位阁老的期望。忠言逆耳,三位阁老的话一本正经,朱厚照不喜欢,他喜欢身边亲近他又俯首帖耳的人,于是,从小就侍候他的太监刘瑾等八虎成了他的辅国重臣。太监的生理残缺容易引起心理扭曲。心理扭曲的太监八虎为了抓权,故意引诱小皇帝一步一步走向荒唐。

为了清除小皇帝身边的污染源,三位阁老,和负责纠察风纪的几十位给事中、几十位御史纷纷上书。几场抗争下来的结果,三位阁老中的两位告老还乡,一位成了墙头草。满朝正人君子,或者纷纷入狱,或者贬官流放,或者被褫夺官籍成了平民,有的干脆自动辞官回乡。王阳明仅仅因为一封言语温和的劝谏奏疏,就被贬到了七千里开外的深山野岭。

小皇帝的亲戚怎么就袖手旁观呢?朱元璋的规定,明朝皇室的成年男人都要下放到外省藩国,叫就藩。所以,小皇帝身边没有一位爷爷、叔叔辈的亲人,他又没有兄弟姐妹,于是就成了一位真正的孤家寡人。

太子的老师怎么就没教育好他呢?翰林院的二级机构詹事府是教育太子的专门单位。明代礼制规定,太子的老师讲课前要行四拜礼,讲课后要向太子磕头后才能告退。这样的师生关系,老师没有尊严,所谓师不严道不尊,怎么能教得好!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父亲太溺爱他。

他父亲弘治皇帝的母亲出身卑贱,又早早地离世。没娘的孩子为了躲避万贵妃的迫害,曾经东躲西藏,直到6岁才见到亲生父亲。虽然见了父亲,还是要随时防备万贵妃的毒害。童年备尝苦难的弘治皇帝在儿子身上有一个补偿心理,放任儿子在东宫里无拘无束、任情任性、打打杀杀。另外,隔着君臣的名分,虽然是父子,感情上也很生疏。

于是,刘瑾八虎更是气焰熏天,相对于坐着的小皇帝,刘瑾一度被称为“立皇帝”。刘瑾推荐了佞臣钱宁,钱宁推荐了江彬。这是正德朝有名的三位权奸。

短短16年在位时间,先后爆发了两次藩王叛乱,一次是正德五年甘肃安化郡王,一次是正德十四年江西宁亲王。正如家书中说的,天下13个省(另有北直隶、南直隶两个省),仅仅南直隶省和浙江省没有大规模的农民暴动。

荒唐了十几年,仅仅30岁,而立之年,既没有立下一男半女,甚至连命都没能立起来。因为喜欢打仗,身后就有了一个庙号“武宗”。

本文作者:艾老师的茶酒课(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