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政治打手:“李猫”李义府野史趣闻

2018-11-03 16:31:32

在唐高宗与大臣之间有关“废王立武”的博弈中,最初因为长孙不允许废立皇后的立场十分坚决,即使收受了各种好处利益,也并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高宗都已经习惯性的又一次想后退妥协,皇后立不成就退而求其次,把武则天从昭仪升为宸妃,级别上提至仅次于皇后的位置,也算是给两边一个交代。

很巧的是,这一时机,又一个奸臣小人适时出现了。

这位重要的历史推手就是著名的“小人”李义府。李义府同样是一名善于著文才华横溢的新进官僚。贞观年间被刘洎、马周等人推荐选拔成为监察御史,后又因为才学被太宗特诏兼侍晋王李治,后升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成为李治的属吏。

但不走运的是,李义府的官运在太子当上皇帝以后竟然就戛然而止,长期原地踏步。不但原地踏步,到了永徽六年,不知道哪里得罪了长孙无忌甚至要被“左迁壁州(今四川通江县)”。

贬官的文书还没下到门下省的时候,消息灵通的李义府已经打听到信息,这可如何是好。灵机一动,老李去向老朋友中书舍人王德俭问计。当时更换皇后所导致的君臣矛盾还是一个宫廷内部秘密,外朝人及大部分中低级官僚大多不知。

而这位王德俭恰恰是许敬宗的外甥,一定是从他舅舅那里知道了一些帷幕之后的种种后宫风声。他给李义府出主意说,现在皇帝和长孙他们斗争处于劣势,正苦于没有帮手,如果你能突然跳出来站在皇帝这边,估计你也就不用去遥远的壁州了。

李义府如同捞到救命稻草,事不宜迟,当天晚上就代替王德俭在宫里值夜班,并且将一封“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的奏疏投入内宫,并且声明这是朝廷上下大小官员一致的心声,只有力行改立才能“以厌兆庶之心”。

这是一颗关键时候投出的重磅炸弹,让长孙集团一直努力维持的隔离天子与群臣之间信息流通的格局完全破产。高宗意识到他在外廷中并非没有同盟者,也并非人人都是真心真意维护长孙一伙。

“上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留居旧职”。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不但壁州不用去了,从此李义府开始了官场上的飞黄腾达。对于高宗和武则天来说,李义府的主动出现彻底改变了原先孤立的局面,内外一体里应外合,有足够资本向长孙势力展开最后决战。这才让高宗李治有了召见四名老臣最后摊牌的底气,再加上李勣的投诚,瞬时大局已定。

李义府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刚掌权就听说监狱里有个女犯洛阳人淳于氏,姿色过人,立刻买通了大理寺丞毕正义,偷偷更改案宗把淳于氏给放了出来,自己养在外面当情人。

结果不久被人举报,毕正义承受不了压力上吊自杀。而正是由于这位经办人的抑郁症“被自杀”,证据链断了。李义府说不关他事,他不知道这个淳于氏是怎么出来的,案子进行不下去,当然也是因为李义府还正是皇帝皇后身边的红人,没人敢再详细追究下去,也就不了了之。

以后,我们还会看到这位被人称作“李猫”的奸猾之徒在政治风云中的翻云覆雨。

本文作者:往事推送(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