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桃花扇》中的女英雄野史趣闻
高中时曾经学过《桃花扇》中的《哀江南》,当时只是被情节和作者身份二者所吸引,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象,前不久看到一篇有关昆曲复兴的讨论,又重读这篇经过作者十余年酝酿才落笔而出,不同凡响的《桃花扇》。
综观文学评论、杂谈中提到的《桃花扇》,好像永远与《长生殿》一齐跟在《牡丹亭》后面,只是作为补充似的些许笔墨被谈及。诚然,《桃花扇》中处处可见汤显祖的渊源,我肯定《牡丹亭》的文学影响力,但更喜欢《桃花扇》的浪漫和世态人情:柳敬亭、苏昆生为挽救国家危局不惜奔波,其他歌妓、艺人、书商等下层人民反对权奸、关心国事、不做顺民种种。孔尚任开篇标明“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态度,书中很大一部分笔墨也是在讲述南明王朝的风雨飘摇,香君只是一个线索,爱情只是一个引子,但是看了《桃花扇》,我只想去更多地读懂李香君,体会她的情怀,哪怕只是一点点,去读懂这个坚韧的重情重义,却又不得不舍情取义的女英雄。
人们对香君赞不绝口,在侯方域离去后,香君发誓守楼,以显示她对侯郎的忠贞不二,当田中丞要强行纳她为妾时,她更是以死明志。我们感慨于她的不屈不挠,那样的身份,那样的处境,等的又是一个不知归期的人,她的这份贞节里,该是多少的泪。不知道是《桃花扇》成就了李香君,还是李香君成就了《桃花扇》,一本充满着坚强执着女子民族意识的书,一个从传奇中脱尘走出的女英雄。在中国,一个女人要留下别人对自己的记忆,多半要么是美貌贤惠的,要么是蛇蝎心肠的,而李香君是女中豪杰,是一个坚贞的守候者。香君不仅赢在那段感情的守候,更在于其中爱国的正气。这个孔圣人后代笔下的青楼女子,她是怎样生活在那个污浊的环境里保持这一丝新鲜的正气,美好和丑恶交织在一起,美的更美,丑的更丑。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桃花扇》的结局,较之后来因为政治效应被篡改的,我更欣赏以李香君出家收笔。终于到了重逢的时候,国破家亡使他们不忍在一起,于是就有了作者独特的结局,一切都不可能,团圆的欢乐不是一种能在国破家亡时体现出诗意的情感,既然连团圆都染上了一团粗俗的阴影,那要如何才能歌颂他们的结合呢?一旦他们屈从于幸福的诱惑,就归属于喜剧了,于是,叛逆的作者从那种一切肯定式音调里脱身而出了,虽然香君没有跟候公子在一起略显勉强,有违中国大团圆式的结局,但是这恐怕是作者心中真正所想,算是最好的结尾了。
——end
作者: 安冉
支持原创!平凡人依然可以做公益。
本文作者:壹天壹条(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