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岳飞传奇有后传,岳飞活在当下会怎么样?野史趣闻
从人性的角度上来看,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话放之四海而皆准,岳飞也不例外。是的,岳飞也有很多性格上的 缺点。有人说,就是这些缺点最终断送了岳飞。我在想,如果岳飞生活在当下,会是怎么样呢?

有人说岳飞生性残忍。有这样一件事,岳飞的舅舅触犯军纪,被打了四十军棍,他便对岳飞怀恨在心,在一次出外围猎时,便从岳飞身后射了岳飞一箭,亏得岳飞身经百战,感觉身后不对,回头一看,那箭便直奔眉心而来,岳飞侧身躲过,捡了一条命。身边的护卫便将岳飞的舅舅按倒在地,请岳飞处置,岳飞怒火中烧,用刀活生生地将他舅舅的心给挖了出来。岳母知道后,哭着对岳飞说,你何以如此对他。对此我想反驳几句,人是最怕暗箭伤人的,尤其是武将,也是最恨暗箭伤人的,你再英雄神武,在战场上暗地里一箭就可能结束你的性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种背地里的算计,就是岳飞的亲舅舅干的,而且是毫不含糊地直接要岳飞的命呀,更让岳飞痛恨。

其实岳飞的舅舅不是电视剧里拍的那样死法。这的确暴露了岳飞残忍的一面,但不要忘记,岳飞是干什么的人,他是一个军人,而且是同凶残的女真人作战的军事统帅,长年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已将岳飞磨砺得比女贞人更雄霸,更果敢,他有能力判断并躲过绝大多数人想都想不到的那一箭,他更是第一反应便要用让敌人更胆寒的方式取敌性命,这一刻,在岳飞的眼里,他的舅舅已经不是他的亲人,而是比金狗更可恶,更可耻的汉奸!在这血灌瞳仁的一刻,岳飞做出的事情够爷们!但是,事后他还是跪着向自己的母亲请罪了,因为他杀的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

我也在想,岳飞活得太累了,就是出去打个猎,放松放松,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平时睡觉可能还得睁一只眼,时刻提防汉奸的暗算。因为咱们这个民族太容易出此败类!岳飞心里太清楚了。岳飞歼灭的金军里多数可能还是“伪军”。对民族的虐根性心知肚明,于是,就是对自己的亲娘舅也下意识地留个心眼。对于岳飞的亲娘舅弑杀主将之罪,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律法里绝对是死罪,毋庸置疑,说岳飞残忍,也请同同时代的金人比比,金人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岳飞没有这等凶悍,那么战场上的岳家军能有让敌人胆寒的战斗力吗?

有人说,岳家军就是岳飞的私人军队,岳飞其实就是个军阀。岳飞时刻都要绝对掌控自己的军队。这在宋史里有记载,说是有一名岳飞的部将不愿意跟着岳飞,私下里转而去投奔刘光世,被岳飞派人给抓了回来,最终被砍头正法。有人觉得抗金的军队都是一家人,无论投奔谁,只要是抗金的军队都一样。但是,在宋代的军法里,这也是严重地违反军纪,砍头是没商量的。岳飞的军纪是出名的严厉,除了这等事情也不例外。岳飞的儿子岳云十二岁从军,勇冠三军,违反了军纪,同样也没有例外,照打不误,在岳飞的眼里没有“法外开恩“这个词。因此才有了”饿死不食民食,冻死不入民宅“的岳家军,这样的军队才能受到百姓的拥戴,拥有这样铁的纪律的军队,只要在英明的军事统帅指挥下,能不百战百胜吗?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南宋小朝廷,却显得很另类,那时候”家军“很多,韩世忠的军队叫”韩家军“,刘光世的军队叫”刘家军“,那岳飞统帅的军队叫”岳家军“就成了军阀了。

岳飞手术《出师表》
是的,岳飞是有私产,有二十多个酒作坊,自己的田产也超过千亩等等,一年的收入55万贯,相当于他的军队一个月的军饷,但岳飞把这些收入的绝大多数都用于军队。那个时代,问问韩世忠,问问刘光世,他们没有经营这些吗,而他们把这些钱都用于抗金的事业了吗?再问问秦桧贪污了多少金银,那岳飞比起来简直就是可小意思。岳飞是”中兴四将“里唯一没有纳妾的。岳飞的妻子唯一一次穿上绸缎做的衣服便被岳飞训斥了一顿,他告诉妻子说,皇后还在北边受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咱们做臣子的还好意思锦衣玉食?岳飞的妻子听后便回去把衣服换了。穿绫罗绸缎的感觉真好呀,要是现在的美女们,如果哪位老公说,我们南京大屠杀的耻辱还没有洗刷,别穿得像日本女优,美女们绝对会在老公的脑袋上敲出三个包来。那么,岳家军的军饷绝大多数的来源是由朝廷发的,这是事实,但军饷偏低,必须要有其他的途径补贴,搞点自力更生那是没办法的办法,这也成了岳飞的罪状了吗?岳飞军队的待遇就是比其他军队的好,这也是岳飞爱护士兵的一种表现。

有人说,岳飞在政治上不成熟。说白了就是不懂官场规矩。他那耿直的脾气,甚至表现为“一根筋“的执着。”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一直挂在岳飞嘴上,喊得山响,但却喊得宋高宗很憋气,为什么,你岳飞把那两个老东西迎回来后,我赵构算个啥,上哪里去?但是,赵构知道他老子在金国死了,悲痛异常,连夜召见岳飞,俩人促膝夜谈,赵构希望岳飞能够血此国耻,岳飞跪在地上发誓要扫灭金国。至于赵构的哥哥,那个蠢货,在金国天天坐井观天,吃糠咽菜,比光绪帝的待遇差多了,也活不了多久,对于赵构的皇帝宝座构不成多久的威胁。迎回二圣,也无非是一个冠冕的战斗口号,赵构是知道的,只要假以时日,这都不是问题。

岳飞自从同赵构夜谈后,扫灭金国,恢复河山的壮志更加坚定。但是他却没想到,赵构天天待在皇宫锦衣玉食,莺歌燕舞,斗志日渐消磨,把那靖康之耻也渐渐淡忘了。尤其是战争那庞大的开支,战事的旷日持久,也逐渐引起了江南人士的不满,南北两派的对立情绪日渐高涨,以秦桧为首的主张媾和,提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主张,逐渐迎合了赵构的消极避战,偏安江南的想法。这样的变化,岳飞却没有察觉。因为岳飞一直身在前线,对政治中心起的变化的确不敏感。这种环境的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觑,人这种东西是喜好安逸的,说白了人性本身是好逸恶劳的,有好日子过,是绝对不会惦记着天天跟人拼命的。这从辛弃疾的这句”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日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里可以觅得环境的不同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再就是在立嗣的问题上,有人认为岳飞不应该参合进去。我认为,这事恐怕由不得岳飞。岳飞当时官居太尉,乃朝中肱骨重臣,皇帝向他征求一下意见,像岳飞这样的直肠子,肯定是想什么说什么,至于挑战了赵构的性无能的隐私等等,为岳飞日后蒙难埋下了伏笔。
赵构自登基以来一心想把全国的军队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然他睡不踏实,封建王朝的军队,在他的手上只能姓赵,而不是什么岳家军,韩家军等等,中央集权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我不能说他的想法是错的,藩镇割据同样也可以为害社稷,但他日后是否后悔岳飞以死来证明他对大宋王朝的忠诚!岳飞死了,韩世忠回家养老去了,大宋的军队都跟他姓赵了,但是却再也没有能够战胜金国的军队了,这个屈辱之中度日的儿皇帝难道就真的忘记了那靖康耻了吗?

然而,时过境迁,历史已经翻开新的一页。从今天人的观点来看,只能感慨岳飞的生不逢时。这个有血有肉,充满个性,对于理想那种“一根筋“的执着,甚至是执拗,我不认为是岳飞的缺点,反而是他身上的闪光之处!在当今的时代,如果有像岳飞这样的军事奇才又会是什么样的境遇,这才是我思考的重点。
本文作者:历史好好学(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