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考古,想将秦始皇陵墓打开,却酿成惨剧,周总理及时止损野史趣闻

2018-11-03 11:07:11

郭沫若作为一名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家,提起他的名字,相信大家并不会感觉到陌生,他的大多数的作品还被收到咱们小学课本当中,所以这也侧面的说明了,这个男人是十分的才华横溢,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属于泰斗级的人物,他对于诗歌除了热爱之外,对考古也有十分高超的造诣。

在中国历史上或者现在,自己身边的人,对于一件事情的有着执着的喜爱,于是会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在这一件事情上面,实在是少见,但是郭沫若恰好就是这样的人。郭沫若对于古文物以及甲骨文的研究十分的深入,在考古期间,他先研读了大量的资料,最后才选择去实践,但是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一向沉稳干练的他,就提出了一个最疯狂的想法,想亲自教将秦始皇挖出坟墓。

其实他们这个想法,对于考古层面来说,这是揭开古代帝王墓穴谜团的必要步骤,所以在当时,也得到了应允,但是郭沫若太过急功近利,在挖掘古墓的过程当中,用不科学的挖掘方式,最终导致了古文物被破坏。他的这些行为很快就引起了考古界的一片骂声,就因为他的不科学挖掘,周总理被迫下令,中国考古界在十年之内,都不允许再打开帝王陵墓这条命令,无疑是对考古界的一个打击,是归根溯源的来讲,这个打击还是来自于过于自信的郭沫若。

当时郭沫若破坏的陵墓名叫明定陵,在开始挖掘之前,郭沫若就先请示文化部,在1955年文化部对于郭沫若的申请给予了批复,允许挖掘之后。郭沫若就对陵墓进行了彻夜挖掘,但是一无所获,从这个侧面来讲,郭沫若对于未知世界是有一种莫名的渴望。因为连夜挖掘,最终也没有收获到什么,和郭沫若一行的挖掘人员,十分的沮丧。无奈之下,都垂头丧气的坐在坍塌的石头上面,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坐不要紧,让陵墓墙上的几块砖也接连掉落,就这样歪打正着的,被郭沫若发现了地宫的入口。

所有人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郭沫若也喜出望外,于是所有人振奋精神,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入口,可能是被眼前的惊喜冲昏了头脑,忘记了文物的保护措施,里面大量的文物因为遇见了空气,遭到了氧化被破坏殆尽。如果这个事情发生在白天,可能还有着补救措施,或者说是如果前期做好了准备工作,应该这样的惨剧不会发生。

此次挖掘工作的失败,导致了中国考古历史上的一大悲剧,郭沫若本人已被停止对皇陵的挖掘。但是接下来的几年,郭沫若对于皇陵的好奇并没有停止,在1965年他再次申请,希望允许他挖掘皇陵,因为郭沫若的前科,这一次国家不再允许他的申请,于是最终没有得偿心愿。

虽然国家不允许,郭沫若对于陵墓的挖掘热爱,终究没有停止。在他得知秦始皇的陵墓被挖掘开之后,他申请不当主力队员,只当参与者前去观看,但是最终也不被允许。因为他的前车之鉴,周总理考虑到当时的挖掘技术还不够成熟,再加上上次的惨痛教训,为了保护文物,所以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下令,在十年之内禁止挖掘帝王陵墓。

本文作者:麻辣话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