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是唐末起义军领袖,在长安建立大齐政权,为何被人称黄屠夫?野史趣闻
他是唐末著名的起义军领袖,他攻占了长安,做了皇帝,建立了大齐政权,却被人称为黄屠夫,他就是黄巢。
(黄巢)
公元881年十二月十三,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正式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正式重封文武百官,大赦天下。
他从一个屡试不第的落榜书生到私盐贩子,到参加农民起义,加盟王仙芝起义军,后来分道扬镳后又独挡一面,到现在登基为帝,用了六年的时间,也成功实现了“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共一处开”的理想。
(黄巢)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当年,落第落魄离开长安,今天他以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在这里站了起来。这位充满了凛凛气概的农民义军领袖,能文能武的英雄,他的这句诗也成为人们效仿,并成为一代一代的英雄奋进的励志名言。
当黄巢的起义军杀进长安。准确地说,是没费什么吹灰之力就顺利进入长安。
(起义军进长安)
因为唐僖宗带着心腹宦官田令孜,早跑路到咸阳去了,文武百官也都四散逃匿。起义军一路来几乎没受到任何有效的抵挡。
黄巢身披锦袍,手执兵器,乘金色肩舆。披发红绫的义军将士,辎重部队,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绵延千里。老百姓夹道欢迎起义军入城,围观。
被唐朝皇帝抛弃了可现在迎来了为民作主的农民起义军,现在新政权建立了。老百姓也一度认为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可是,黄巢登基后,并没有安抚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因战乱造成的混乱秩序。他貌似只是为了杀进长安而来,梦想实现了,享乐主义武装了这位新皇帝的头脑,开始过着奢靡声色犬马的生活。他的部将们在长安烧杀抢掠奸淫妇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
(图片)
黄巢虽一儒生出身,但是他却杀人如麻。没进长安前,在广州和福建就以屠城恶名远扬,他的疯狂和残暴,所做卑劣行径令人发指。
黄巢这个人,到底只是一个义军领袖,他的心胸和格局就局限在那里,没有知人善任容人的帝王胸怀,而且他有着浓烈的小农意识,仇视高官。所以除原大唐四品以上官员留任外,其余唐宗室皇族百官公卿,都被他杀得几无遗类,藏在民间的高官被搜出来也杀。
他只是放掉了一些自称儒生的人,可能当年他屡试不第所以才同情读书人。
整个长安城富户幸存的不足一半,长安的百姓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今,黄巢坐天下这些起义军还不如唐僖宗的腐败官员们。
所以,中和二年882年,一小投唐军攻入长安,百姓夹道欢迎。
黄巢连夜出逃,出城后发现这并非是大唐的主力,就连夜反攻,又将唐军逐出城。黄巢这个人报复心理很强,他恨百姓欢迎唐军,血洗长安,比他血洗广州城时更加变本加厉。
所有的男人都惨杀戮,长安城血流成河,几近断绝人烟。
毛泽东曾经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一句话: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黄巢和李自成雷同吧,一路打一路杀,搞的是游击战,并没建立稳定的根据地,所以进可攻,退无处可退。
中和二年,朱温投唐,中和三年外逃的唐僖宗调动节度使李克用,向义军发起猛烈的进攻,在渭桥和黄巢义军展开大决战,黄巢战败,临逃跑前,下令点燃了长安城。
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摧残竹树皆无主……
晚唐诗人韦庄的《秦妇吟》就描述了起义军屠城毁城后的惨烈场景。
(大明宫)
长安,当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从西周至唐末,包括黄巢在内十六个王朝在这里建都,风雨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古城,都付之一炬,以后,长安再也没有起死回生,再没兴盛,再没做过首都。
欢迎走过路过的朋友们,积极订阅、收藏、转发、评论,谢谢。
本文作者:柳七公子侃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