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也不是说不能吃牛肉,而是吃牛肉的手续过程十分的复杂野史趣闻

如果我们说宋朝的故事。相信很多人就会想到《水浒传》中的那些英雄好汉了。比如说“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豹子头林冲”。还有莽撞的“黑旋风李逵”。讲到《水浒传》中那些关于这些英雄豪杰一个豪气冲天的生活习惯。那就是他们在走进客店的时候。放下兵器便对店里的人大声音说一句:“店家,拿酒来,再来两斤牛肉。”然后是做下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看到英雄豪杰们这样的气概。我们也会忍不住的在吃牛肉时候,会想和《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那样做了。
然而,《水浒传》可以说是一本深入人心的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民间英雄故事了。可是,我们要知道的是,如果我们走进宋朝的饭店、酒馆的话。是绝对不能向店家点牛肉大餐的。一旦那样做,可就是在犯罪了。在宋朝,无缘无故吃牛肉可是犯法的。
从《水浒传》的内容来说,作者施耐庵,他是元末明初的人。虽然《水浒传》的故事内容是以宋朝为背景的,但我们不能发现的是,施耐庵写的水浒故事,其实更多的是在写元末明初的一些民俗,社会情况。作为元朝人,室内安不太清楚一些宋朝的情况也是自然的了。
公元960年,北宋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崔上,宋朝建立和之前的李唐王朝是没有什么太多关系的。可是在一些法律规定上,宋朝是继承了唐朝时的法律,就比如说吃牛肉这一条。
在宋朝也不是说不能吃牛肉,而是吃牛肉的手续过程十分的复杂。有现代学者研究认为,在宋朝也是可以吃牛肉,宋朝人吃牛肉的环境,是在上级对自己奖励的情况下吃的牛肉。相当于我们现在人说的年终奖金这一类的活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有一句吃牛肉的名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前半句的历史典故是三国刘表的宝贝牛“八百里”,被占领荆州曹操大军做成牛肉大餐了。后半句的“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我们不妨可以用来形容另一个吃牛肉的三国名人,在校场阅兵,这个和塞外有很深联系的人。那就是借助凉州军团,在京都杀人放火,导致东汉加速解体的董卓董太师了。

和我们后来想的不一样的是,董卓的早年还看不出有后来的那残暴样子。据史籍记载,董卓早年的时候,是在和羌人杂居的地方生活。换句话说,董卓是住在边防线上的居民。那时候的董卓,可不是什么富家公子和王公贵族。董卓在边地是种田为生,也就是东汉的一个农夫。家里面是有一头耕牛的。大概是因为自己居住的地方是羌族和东汉政府的冲突区域。董卓这时候交的朋友中,大多是一些羌族人的首领。等到董卓和那些羌族首领开始来往的时候,董卓已经是东汉政府的一个小官了。

某日,一群羌族首领到董卓家里做客,董卓自己家里没什么多余的钱来招待客人。在买来酒以后,董卓给羌族哥们们上了一道大餐,羌族首领们看到董卓端上来的菜,听说了是什么做的菜以后,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董卓为了招待羌族首领,把自己家那头耕牛杀了做菜。羌族首领毕竟是和东汉政府打过交道的人,杀了耕牛做菜,是什么意思?他们自然是明白的,吃完以后,如果被董卓的长官发现董卓他私自宰杀耕牛,或者一旦被董卓被人举报杀了牛做菜。那他们就再也见不到这个好兄弟了。在东汉,私自宰杀耕牛可是一条重罪,处以死刑都是可以的。

历史没有关于董卓杀牛说的话,但有记载到吃牛肉后的发展。一个羌族首领在回去后,赶来一千头牛羊来送给董卓。相信不仅董卓可以向上面赎罪,而且,因为这件事,董卓为以后的称霸道路,赚来了一大笔资本,这也就是董卓在京城阅兵的资本了。

另一位要说吃牛肉的三国权臣,那就该属于吴国的孙綝了。在他堂兄孙峻杀死了另一位权臣诸葛恪以后,孙峻因为杀了诸葛恪的信心理压力太大,诸葛恪死后没多久,孙峻也完了。这时候的吴国大权,就全在孙綝之手了。孙綝最有名的典故,那就该说是废会稽王孙亮旧事了。不过,孙綝还真没有董卓那样的权臣之心。在孙亮即位后,孙綝就一直害怕见孙亮,不敢和孙亮面对面交谈,就经常请病假,不敢去见孙亮。孙亮也知道孙綝这个权臣必然要除掉,还在准备的时候,秘密泄露被孙綝知道。孙綝先一步废了孙亮的皇帝位子。

废了孙亮以后,改立孙休为皇帝。这也就是东吴景帝。孙綝为了向这个新皇帝献殷勤,在孙休继位后,某日,给孙休送了一批牛酒。在一些电视剧中,孙綝送的礼物是活羊和大酒坛。其实送的应该是牛酒,在汉代,皇帝一般赏赐大臣用的是羊酒,也就是送臣子们一群羊和酒水。就像前面说的一样,牛在汉代是非常宝贵的东西。所以孙綝送上的活牛和酒水。才更表明自己对皇帝的心思是什么。然而,孙休拒绝了孙綝的好意。一肚子不满的孙綝心里会想什么,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孙称兄弟在被皇帝拒绝后,把牛酒送到将军张布家里面,接着就在张布家里面痛饮。也就是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了。在孙綝喝醉以后,孙綝就对张布说了很难听的话了:“我当年把孙亮废掉后,有人就劝我自己当皇帝,我是看现在的皇帝贤明,才让他当皇帝,现在皇帝这么看不起我,我应该早点把他废掉才对。”

孙綝可不是酒后吐真言,他说这句话可是很有底气的。在废掉孙亮以后,孙綝五兄弟,被吴国朝廷封做侯爵,也就是孙氏一门五侯。而且五兄弟掌握了吴国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比起权力,比吴国皇帝孙休不知道大了多少。《三国志》就认为,自从吴国有权臣以来,就没有那权臣能超过孙綝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綝敢把只要皇帝才配享用的活牛拿来吃,而且是想在哪里吃肉,就到谁家吃肉。

不过,这两大权臣的结局,却让人十分觉得意外,孙綝第二次在明知道皇帝可以对自己下手的时候,就是不肯造反。在皇帝摆的鸿门宴上,前次大吃牛肉的孙綝磕头向皇帝求情,希望可以绕自己一命。这可比董卓最后的结局难看了。董卓在被杀前,还看着吕布大骂,恨自己没有早点杀了吕布。孙綝在能翻盘的机会下,乖乖的入宫被生擒,然后是灭门的下场。
本文由看历史斗小地主原创,欢迎关注
本文作者:看历史斗小地主(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