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回到儿时的大齐沟野史趣闻

2018-11-03 10:04:25

村民刘景武智障、聋哑,没有亲人,无依无靠。高彩霞就把刘景武接自己开办的养殖厂,管吃管住,雇人照顾,已经照顾了快十年了;得知百姓对新农合不认可,不肯交费,她代付了第一年的全部费用;农田作业路不好走,她坚持每年出资修路;村民王克元药物中毒,她冒着超速的危险,开车将其送到医院。

至今单身一人的高彩霞,把自己的出生地义县留龙沟镇大齐沟村,真正当成了家,尽管她8岁时就离开了这里。

高彩霞(左一)和工人一起干活。

2007年,高彩霞自外地回乡创业。有一天,天气已经很冷的时候,她发现一个拾荒人,就在路边升火,烤土豆,然后席地而卧。一打听,有人告诉她,这个人是咱村的,叫刘景武,智障,聋哑,爷爷奶奶去世了,父母也去世了,没有其他亲人了,无依无靠。

高彩霞就把刘景武接到家里,给他换了件衣服,弄了些吃的。然后,高彩霞认真地想了想“今后刘景武应该怎样活着”这个问题,并做出决定,将刘景武接到了自己开办的养殖厂,管吃管住;又给一名在养殖厂打工的工人每月加薪800元,由他照顾刘景武。至今,已经照顾了快十年了。

在锦州市义县留龙沟镇大齐沟村,高彩霞为村民办的实事多得数不完,照顾刘景武只是其中一件而已。而至今单身的刘彩霞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把大齐沟这样一个村庄看作了自己的家,这里所有的人,都是她的家人。她以这样过于执着的方式体味家的温馨。虽然,她离开这个村庄,随父母搬迁到外地的时候,只有8岁,但是许多年过去,她依然对儿时那个村庄念念不忘。她说,走多远,我都一直想着这个村子。

2007年,高彩霞回到大齐沟村,创办养殖厂,开始了自己回乡创业的旅程。

一个人住在一个空旷的大院子里,高彩霞的感觉,是真切的“到家了”。

刘景武

刘景武在那里烤土豆,我在一旁看。那土豆很小,又是冻的,一遇热,直出水。我就把他领到家里,给他热了点儿饭,煮了20个鸡蛋。他吃了18个煮鸡蛋。吃到16个的时候,我在一边看着就哭了,心里想,他这是多少天没好好吃过饭了!我就决定要管他这个事儿。他又聋又哑,智力又有严重障碍,就是送到养老院去,也是麻烦,他的生活不能自理,那怎么办?还是我管吧。我先保证他能吃饱,吃好,冷了有衣服穿。

我琢磨了,这跟救助孤儿,或者帮扶一个家境困难的大学生,多少有些不一样。后者,将来那孩子有出息,就会对社会做出贡献;而前者,是谈不到什么贡献的,顶多是为社会减轻了一点负担。但是细想,还是值得做的。

一开始那几年,我还是心存幻想的,因为我了解到,他的听力问题,有可能是小时候生病,药物副作用所导致的。所以我多次带他到省城看病。就算治不好,他要是听到一点声音,那也是好的。可惜,终于没能治好他的病。如今,每年一次,我带他去体检。怕他生病,自己又没感觉,不会说。

如今,他对我非常依赖。别人递他个水果,他不吃,我递他,接过去就吃;我为他理发,他表现很乖,别人为他理,他绝不配合。但是,我有时想带他出去,他就会莫名地表现出恐惧感,死死不离开他喜欢呆的那个墙角,怎样拉他拽他都没用。他喜欢呆那个墙角,把头抵在墙上,他会觉得安全。有可能,他是怕我把他带出去,在半路上把他给扔了,不带他回来了。所以,就算是连哄带骗地让他上了车,到了医院那样的地方,或是走在路上,他都会非常警惕地紧紧跟着我,绝不离开。有一次他病了,我要带他去看病,他以为我是要送他走,说啥也不走。没办法,我只好把大夫接到家里。

据说,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曾把他带到外地一个火车站,然后,把他扔了。两个小时后,他父亲感到后悔,又跑回来找他。他在原地一动未动。那两个小时,有可能是他一生中感到最恐惧的两个小时。

如今,他也有低保。村里说,你照顾他照顾得那么好,我们头几年就把低保名额分配给了别人。后来,还是把他的材料报上去了,给他办理了低保。

我的故事

我的故事简单。我现在一个人过,全家只我一口人。我办养殖厂,养鸡养羊;同时,还经营着另外一些小生意。

我说我把这个村子当成家,是真心话。

1993年,我毕业于辽宁省粮食干部学校,被分配到县里的粮管所,但是我一天也没在粮管所上班,因为我被借调到司法局去了。所以我当时就拼命地补习法律,而在学校所学的财会方面的本领就没有什么用了。这要是以后在司法部门工作了,你不懂法律,不成了笑话了。我计划着,要考个律师资格证。但是,当时的下海经商风潮,很快就把我卷了进去。当时,我每个月的工资是128元,就琢磨下海的事。1995年,我就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心里想的是,三年五载,干得不好,再回来。可是这一走,再也没有回去。

一开始,我在北京燕郊那个地方做的是学生用品和旅游纪念品生意。后来,我又因为旅游纪念品与真正的文物总是有着一点微妙的关系,开始琢磨起文物来,做起了文物修复的营生。又后来,我又利用门市房,做起了出租屋以及小旅店的生意。

大体上说,一切都还算顺利。只是,我那时候开始想家。就是我小时候呆过,8岁时离开的那个村子,大齐沟村。

有一年夏天,大齐沟村有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里困难 ,交不起学费。他的母亲打听到我正好从北京回义县城里探望父母,就跑到县城来找我。我请她吃饭,她不说自己的事,就陪我唠磕儿。我说,你一定有事跟我说吧?她就说了,孩子上学,还差1500 块钱。我说,我给你拿2000块钱,多出的500元你给孩子买点东西。孩子能考上大学是好事,这个钱你不用还,算我赞助的。这个事之后,我就回村子里去了一趟,一是真想家,一是真想给家里做点什么事。2005年,新农合启动,可是村子里的乡亲们对这个项目认识不足,每人每年10元,全家人也就四五十元,好多人家不交。我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想,国家给的好政策,咱得懂,得用这个政策,这个钱咱得交。第一年大家不理解,不愿意交,那我就把全村的钱都包了,第到一年后,大家理解了,再交钱的时候,就有积极性了。我为全村的乡亲交了2.7万元,那是2005年的时候。

2006年,当时乡里的领导得知我的情况,主动找到我,鼓励我回乡创业。我有点动心。2007年,我就回家了。我个人的事,两级政府都很照顾。而我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跟乡亲们比,我多少还算有一点能力,所以他们的事,我能帮就帮。我说过,这是我的家,不说见外的话。

温情的琐事

我回家的时候,村里的路很成问题,进村的路坑洼不平,能往庄稼地里的一条狭窄的山路,年久失修,驴车都走不过去,老百姓往家里运玉米,只好用驴驮。

我雇了挖掘机,铲出一条可以让农用车通行的路。依此办法,我又修了进村的路和另外一条下地干活的路。这三条路,如今我已经连续修了10年。因为是坡路,一到雨季,就会被冲得七零八落,只好年年修,反复修。现在村里的乡亲已经习惯了我修路这件事,不像我当初头一次修的时候那样,说很多感激的话,而是走接来找我,说这地里的庄稼该收了,或者这几天该给庄稼打农药了,那个路让雨水给冲得不像样子了,车过不去。彩霞呀,该修路了!我就张罗着去修。

我那次送中毒的王克元去医院,前些日子县里来人写材料,聊过了。我想补充一句,就是说我做这些事,确实是家里人那样一种感觉,不能特别认真,不能斤斤计较。你觉得自己能做,那你就做,做完了,就完了,别想什么别的。美好的感觉当然不会差的,它在心里。王克元当时是感冒了,吃了头孢类药物,然后又喝了酒,就中毒了。当时脸色很难看,都青了。我一看,赶紧上医院吧!走颜家沟209省道,限速40公里每小时。你超速,罚款,扣分,可是罚款和扣分总没有命重要吧?到了医院,经过抢救,人没事了;我作为司机,却不能没事,扣12分,罚800元。我去找交警接受处理的时候,讲了这个经过,交警很同情,对我说,你把当时那个病例拿来,我给你报到领导那儿,争取特殊处理。我回去问王克元,病例还有没有,他说,当时乱乎乎的,也不知道放哪儿去了。我怕他知道我又是被罚款又是被扣分的,着急,多心,就没有再问他这个病例的事,跟交警打电话,就说找不到了,认罚了。

我是真的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我觉得我特别理解他们。比如这些年来,我帮乡亲们的忙,然后他们说,我请你吃饭,我从没吃过一次。凌晨3点走还是大晌午走都一样,乡亲们知道我一般不在外面吃饭,帮他们办完事,我就回家了,他们也能理解,不用多心。其实我想的问题只是,我答应了,他们就要花钱,他们不容易,我不忍心。

而时间一长,乡亲们对我开车送他们去医院这个事,就习惯了。严重的情况有时发生,比如,刘忠权的妻子意外割断动脉和韧带,我得到通知,立即开车把她送到医院,因为着急,忘了带钱了,他们没有带钱,我想垫付医药费也垫付不上,只好去找县里的朋友去借。这种情况下,我平时一般总是要带些钱的,怕一时接应不上,我好垫上。而当严重的情况并未发生,比如只是感冒,现在大家也会找到我,让我送他们去医院。村里就我有车,送一送是应该的。

一直坚持着以这样的方式做事的高彩霞,于是很自然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人。连外地来这里养蜜蜂的人,遇到了麻烦事,也会来找她。运送蜂箱的车轧了三百来棵玉米苗,需要赔偿。受害一方开出的赔偿条件是:5元一棵。

高彩霞去了现场。

他们大老远地来咱这儿放养蜜蜂,不容易,咱不应该这样斤斤计较;假如是咱到人家的家乡放养蜜蜂,人家也这样对待咱,咱能高兴吗?

高彩霞就做了主,300棵苗,就赔300元吧。

补记:平凡行动演绎人间真情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锦州市义县提出“道德义县” 建设的目标,全县上下团结一心,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做良好道德风尚的推动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在建设温馨和谐的道德家园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而不同层面的道德人物评选,正是这一活动的重要内容。在有关部门总结的高彩霞先进事迹推荐材料上,写着这样的话:“以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义举,演绎了人间真情!”

而在高彩霞自己,却始终认为所有这些事,真的平凡。她固执地认为,感情一定是相互的,你对他好,他一定会对你好。所以,当有村民上山套了个兔子,送给她,或有村民包了粘豆包送给她,她都会觉得特别温暖,并心存感激。虽然他因身体虚弱,有可能吃不了粘食,也吃不了兔子肉。

高彩霞说,我帮别人的时候,跑前跑后,根本不觉得累,忙活完了,回到家里,才会累得不行,像一摊泥似的。而忙活的时候,就像有精神支柱似的。

晚上一个人在家里,听见外面有人在喊,细听,又是谁家的驴丢了,拿着手电筒在山上找呢!高彩霞就拿起手电筒,出门,加入找驴的队伍,有时会一直找到后半夜。

对乡亲们的需求,高彩霞几乎有求必应。她说,大家找我办事,是看得起我,信得过我,我必须用力做好。

还有一层意义,可以用来诠释高彩霞的无私与博爱。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我18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了。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高彩霞突然说起自己有一件比较遗憾的事,是怎样一件事呢?她说,她一直想建一个“收容所”,就是说日子过不下去的老人以及残障人,都可以来这里,衣食无忧。不同于敬老院,这里是不收费的,所以才叫“收容所”这么一个古怪的名字。但是,一直没把这件事琢磨透,究竟应该怎样运作才适合。高彩霞说,她曾与父亲商议过,父亲说,你若有一天,连饭都供不起了,怎么办?陪同记者采访的留龙沟镇政府领导建议高彩霞,其实可以考虑托老所的运作模式,目前国家有扶持政策。这位领导答应帮她探讨一下此事的可行性。

而大齐沟村的乡亲们,也许更愿意以朴素的方式,祝愿咱们村里的好人高彩霞,一生平安。

新媒体编辑:刘爽

责任编辑:符成龙

本文作者:辽宁日报(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