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朝分“西汉”和“东汉”,宋朝却叫“北宋”和“南宋”?野史趣闻

2018-11-03 08:38:04

中国历史有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朝代的更迭以成对的形式出现,总的来说,原因是朝代因故断开,后又光复迁都。比如“西周”后有“东周”,“西汉”后有“东汉”,“西晋”后有“东晋”,“北宋”后有“南宋”。仔细分析后会发现,最初是以“西”和“东”来划分,后来则是“北”和“南”,如“唐”后有“南唐”,“明”后有“南明”,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却反映了地域变迁的特征。

楚汉之争后,刘邦夺取天下,定都长安,史称“西汉”。王莽篡汉后又被西汉皇族的远亲刘秀剿灭,统一全国,定都洛阳,从地理位置上看,洛阳位于长安东,所以人们称刘秀建立的朝代为“东汉”。“西汉”和“东汉”存在着前后相继的关系,也称为“前汉”和“后汉”。

五代十国后,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定都东京汴梁(今开封),史称“北宋”。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汴梁,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之后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在应天府即位,后迁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北宋”和“南宋”的划分也是从地理位置考虑的,临安在汴梁之南。

从政治和经济发展角度考虑,中国领土从汉唐到宋元明时期,有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同时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由北方向南方转移。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逐步将都城东迁。

脑洞大开,和无知说拜拜!喜欢就订阅吧!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小白兔日记”!

本文作者:女神精读历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