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房玄龄墓:昭陵六十二号陪葬墓野史趣闻

2018-11-03 06:01:56

在中国历代帝王的陵墓之中,唐太宗昭陵拥有陪葬墓的数量最多。但是,在将近200座陪葬墓中,可以确定墓主身份的墓冢,目前只有73座。位于礼泉县昭陵乡刘东村东北的房玄龄墓,就是昭陵非常重要的一座陪葬墓——

视频加载中...

4月15日,我和家人离开袁家村,向北经过山底村之后,又向西进入了烟昭路,顺着九嵕山的南麓行驶。不一会儿,路边出现两块黑色的“文保”碑,以及一块白色的巨石,上面赫然写着“房玄龄墓”四个大字。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由于昭陵陪葬墓众多,而且很多为“无名冢”,为了便于对陪葬墓的保护和研究,所以昭陵博物馆给目前已知的陪葬墓全部进行统一编号,并且完成了一份《唐昭陵陪葬墓坐标成果表》。可惜,为了墓葬的安全,一直“秘不示人”。

这座编号为“62号”的昭陵陪葬墓,还没有进行过任何考古发掘工作,怎么就能确定它是房玄龄的墓葬呢?在62号陪葬墓前,曾经竖立着一块“大唐故左仆射上柱国太尉梁文昭公碑”,俗称为“房玄龄碑”。因此,从古至今,人们都知道这里是房玄龄的墓。

1975年,此碑被移入昭陵博物馆,近年在原处竖立起这块复制的石碑。原碑刻于唐永徽三年(652年),高近4米,宽约1.5米,厚约0.5米。碑文由褚遂良书写,楷书,三十五行,每行八十一字,字迹匀称,笔势圆劲。

站在房玄龄墓前的空地上,我操作大疆精灵3无人机,对这座墓冢进行了航拍,环绕墓冢飞行一周,周围景象尽收眼底。此墓坐北朝南,封土呈圆锥形,高约六米左右,位于山脚下的高地上,背靠气势恢宏的九嵕山,俯瞰平坦宽阔的关中平原,美哉!

过去,房玄龄墓与昭陵其他陪葬墓一样,孤独地矗立在田野之中,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最近几年,作为房氏家族的祖先,房玄龄墓吸引了众多房氏后人的关注,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房玄龄墓进行保护。

如今,房玄龄的墓冢不仅被修整如初,而且在周围种植了大量的柏树,形成一座南北向的长方形陵园。在陵园的西南角,留有一条出入口,连接着西侧的道路,方便游人拜谒此墓。如果你是房姓的后人,游览唐太宗昭陵之际,不妨到此寻根问祖。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唐初著名的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特赐陪葬昭陵,配享太宗庙庭。

本文作者:申威隆(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