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不是吴承恩写的?野史趣闻
《西游记》今天的公认作者是吴承恩,但其实,这可算是一桩悬案,争来吵去一百多年,没有确定,但更大的问题是,《西游记》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写的?
今天的作品,是有著作权的,一般是个人成书,最多也就是几个人合作,就算如此,也要写得清楚明白,否则容易闹纠纷。
而古代则恰恰相反,正儿八经的文人都是要科考做官的,他们写书,往往是经济上走投无路了,所以用一个笔名,畅销之后还能卖点钱,但不让别人知道。
如《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究竟其真名是啥,还不知道。
这类似于今天的一些情况:
《斗破苍穹》的作者天蚕土豆,真名是李虎。
《斗罗大陆》的作者唐家三少,真名是张威。
《甄嬛传》作者流潋紫,真名是吴雪岚。
……
他们的真名肯定有人知道,但比起这些充满“江湖气”的名字,就差得远了。
现存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的世德堂本,署名“华阳洞天主人校”,这个“华阳洞天主人”是谁,说不清,究竟是执笔者还是校对者,也不得而知。在其序言里面也提到:“《西游记》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天横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到了清初,在汪道涵百回本《西游记证道书》中,序言里面明确指出作者是元代丘处机。此后一直到乾隆时期,大多数的版本,都是这么说的。不过快易君想不通的一点是,丘处机一个道士,去写一本佛家的故事做什么……
当然了,有的人观点很鲜明:《西游记》还真不是一本“佛教的书”,说它是一本“披着佛教外衣的书”也不为过,但是呢,这个先揭过不谈。
此外,《西游记》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故事,属于通俗小说,几百年下来,删除添加改动的地方不少,也许,明世德堂本只是几百年里的一个版本,因为机缘巧合,得以流传至今。所以,细心的朋友会注意到,诸如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牛的不行,怎么取经路上就得找观音老君去帮忙,简直让人幻灭;红孩儿和太上老君究竟是什么关系;文殊菩萨的狮子精在乌鸡国出现过,在狮驼岭也出现过……许多痕迹都表明,《西游记》未必出自一个人之手。
而最早提出作者是吴承恩的,是乾隆年间的吴玉缙(jìn)与阮葵生,他俩都是淮安人,与吴承恩是老乡,据传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在整理地方府志《淮安府志》时突然发现,在明代天启年间《淮安府志•淮贤文目》中,吴承恩的条目下竟然有《西游记》,他们当时就惊呆了!当然,很少有人接受这一种说法。
后来也有人说,吴承恩写的这本《西游记》,其实就是一本游记而已,和神话故事西游记没有关系。所以,明清时期,大家读《西游记》,还没有“作者叫吴承恩”这样的观念,更多的,还是那个“华阳洞天主人”。
确定作者署名为吴承恩,是在刚建国不久的五十年代初期,中国的文化事业急需要普及发展,于是正式拍板决定。考证的依据是源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个是吴承恩的条目下有《西游记》一书,一个是《西游记》里有许多淮安的方言,有的今天还在用。
其实,吴承恩祖上都是书香门第,只是后来家道中落而已,他父亲不安于只做一个绸缎商人,从小就对其家教严厉,让他勤奋读书,等到科举及第,光耀门楣,所以吴承恩小时候肯定每日埋头念书。等稍微长大一点,他又忙着写他的志怪小说《禹鼎志》,他自己在书中说:“每欲作一书对之,懒未暇也。转懒转忘,胸中之贮者消尽。独此十数事,磊块尚存。日与懒战,幸而胜焉。于是吾书始成。”
终于,他战胜了懒癌与拖延症,写成了《禹鼎志》,而且他四十岁写成的这本《禹鼎志》,是他的第一本书。
而《西游记》这样一本100回的长篇大白话巨著,无论是题材还是文风,和《禹鼎志》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已经不再年轻的吴承恩,究竟有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写完《西游记》呢?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西游记》是每个人的回忆 ~ ~
关注快易君微信公众号:happykuaiyi,这是一个有爱的公众号,每周更新命理周易相关历史故事,兼谈经史子集,只挑有趣的说!(ง •̀灬•́)ง
本文作者:乾坤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