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三国历史进程的十大小人物野史趣闻

2018-11-02 20:34:36

1:中牟某功曹

董卓进京之后掌控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之后董卓看重了曹操的才能准备重用曹操并且和他商议大事,但是曹操因为董卓残暴不仁不愿意和他合作,于是就连夜从洛阳逃走,在途经中牟的时候被一个亭长抓住将他解押给了中牟(县)令,当时中牟功曹(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认得曹操,于是向中牟令请求放了曹操,曹操得以逃脱

(曹操)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三国志 武帝纪》

2:胡车儿

胡车儿是张绣所亲近的猛将,曹操在建安二年(197年)讨伐张绣,张绣见曹操势大就率众投降了曹操,在此之前张绣曾联合荆州的刘表和曹操作对,所以曹操在张绣投降之后对他很不待见,根据史籍记载曹操在张绣投降之后曾刻意拉拢胡车儿,这件事引起了张绣的恐慌,张绣以为曹操拉拢胡车儿的目的是为了让胡车儿行刺他,于是张绣就在贾诩的建议之下出其不意的反叛了曹操,这次曹操被张绣打的猝不及防,他的嫡长子曹昂在这次混战中被杀,曹操痛失了一位优秀的继承人,于此同时曹丕曹植等人后来才有了争夺王位的机会。

《三国志·魏书·张绣传》的注引《傅子》记载:“绣有所亲胡车儿,勇冠其军。太祖爱其骁健,手以金与之。绣闻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

3 4 5:许贡三门客

许贡本是吴郡太守,后来孙策率军进入江东所向披靡,许贡被孙策击败投奔了山贼头领严白虎。孙策因为许贡也是一时名士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但是许贡在失去吴郡之后对孙策一直怀恨在心,于是他就写密信给曹操,在信中许贡将孙策比喻成项羽,让曹操一定要对孙策加以防范。但不料这封信最后被孙策截获,孙策看了信后大怒于是派人将许贡召来当面对质之后将他残忍杀害。许贡手下三个门客在许贡被害后一直寻找机会为许贡报仇,终于有一次他们跟踪孙策发现孙策是一人独自出行,于是就伺机动手,这三个人将孙策重创,之后孙策的亲兵赶来将这三个人全部杀死,孙策之后因为受伤严重不治身亡。孙策死时才26岁,当时孙策本来想趁曹操和袁绍对峙之时趁机偷袭曹操的老窝许都然后将汉献帝挟持到江东来,但随着孙策的死这个计划也泡汤了,曹操事后得知孙策的计划惊的一身冷汗。

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雠。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馀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三国志 孙策传》

6:马忠

马忠是吴国大将潘璋手下的一个司马,他本来只是一个小将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也只有寥寥几句,关羽败走麦城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但是这时却突然遇到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关羽兵少力战被擒,之后关羽和他的长子关平被俘不久遇害。关羽的死成为后来吴蜀夷陵之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从此蜀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了下滑,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才逐渐恢复了蜀国的国力。

“吴督吕蒙攻关羽,马忠于章乡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等。” 《三国志 关羽传》

7 8:范强、张达

范强、张达是张飞的部将,关羽死后,刘备本欲张飞起本部兵马万人和他一起回合攻打吴国,可就在起兵前夕张飞不幸被范强、张达所害。张飞之死使得刘备伐吴丧失了一员大将,张飞之死也是刘备后来在夷陵之战惨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临发,其帐下将张达、范强杀之,持其首,顺流而奔孙权。” 《三国志 张飞传》

9:郭脩

郭脩又叫郭循,他本是三国时期魏国,凉州西平人后来官至中郎将。之后因为某些原因投降了蜀国,当时蜀国的执政官是费祎,有一次,蜀汉举行岁首大会,费祎召集文武百官庆贺,费祎欢饮沉醉,不及戒备,结果为郭修亲手持刃所害身死。费祎执掌蜀汉大权时主张与民休息,反对对外作战。在他掌权期间曾限制姜维对外用兵,费祎死后姜维独掌蜀汉军权,屡次伐魏使蜀国的国力逐年消耗,最终走向了没亡。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侯。” 《三国志 费祎传》

10:韩龙

三国时期由于魏蜀国之间连年爆发战争,这就导致了魏国无暇顾及北方的游牧的骚扰入侵,曹操在世之时虽然重创了乌恒鲜卑,但是并没有将边境问题根本解决,后来鲜卑首领轲比能通过战争兼并逐渐壮大,控弦十余万骑,为害魏国边境。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睿曾多次率军出征讨伐轲比能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后来卫国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史籍记载,轲比能一死,鲜卑各部种落离散,互相侵伐,实力稍强的鲜卑部落远离中原逃走,较弱的鲜卑部落向魏国表示臣服,自此魏国的边境才逐渐安宁下来。

“魏幽州刺史王雄使勇士韩龙刺轲比能于漠北。”

本文作者:历史战争(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