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亡国皇帝”竟是他的后代野史趣闻
关于中国第一个“亡国皇帝”——秦三世子婴(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子婴即位后并未称皇帝,而是降一等称秦王。因此,准确地说,子婴不能被称为秦三世,本文姑且以秦三世称之)的身世,史籍的记载近乎空白。即便距离秦代只有百年左右、拥有大量官方史料的太史公,在《史记》中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岁月侵蚀,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事实的真相已经极度支离破碎,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现有的史料加之推测。

秦三世子婴的身世,目前流传着几个不同的版本:一、秦始皇长子扶苏之子;二、秦始皇之子(非扶苏);三、秦始皇之孙(非扶苏系);四、秦庄襄王庶子、秦始皇之弟(非成嶠);五、秦庄襄王庶子、长安君成嶠之后。那么,到底哪一个才是接近真实历史的猜测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分析。

首先说第一个版本。众所周知,赵高、李斯在秦始皇死后阴谋立秦始皇幼子胡亥为新皇帝,矫诏赐死了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秦始皇终生未立皇后,无嫡子。因此,作为庶长子的扶苏实际上就是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只是没有太子的名分而已)。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赵高、李斯,包括秦二世,没有理由举起了屠刀却又斩草不除根,留下对秦二世皇位威胁最大的长房子孙——扶苏的儿子(们)。所以,子婴是扶苏之子这一版本成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是后来同情、怜悯扶苏遭遇的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再说第二个版本。子婴是秦始皇之子(非扶苏)。这个说法似乎也不能成立。因为有史料记载,秦二世即位之后,由于皇位来路不正,为了解除兄弟们对自身皇位的威胁,毫不留情地向他们举起了屠刀,秦始皇的儿子们几乎没有逃过秦二世杀戮的。换句话说,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兄弟。有这样一个大前提,即便这其中有一两个漏网之鱼,应当要么有严重的疾病或残疾,对秦二世构不成威胁;要么年纪太小,秦二世觉得暂时构不成威胁。但是,即便这样,也依然说不通。因为,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子婴有严重的疾病或残疾。更何况,从他果断诛杀赵高来看,似乎也不太可能有严重的疾病或残疾。那么,因为年纪太小而逃过秦二世的杀戮呢?首先这一点本身就有待商榷而且,似乎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史载秦二世为秦始皇的幼子,并没有比他更小的、可以不被视为威胁的兄弟。如果有,起码秦二世即位时应当尚在襁褓之中,短期内构不成太大威胁,才有可能逃过杀戮。那么,问题了来了,秦二世被赵高杀害时也不过二十四岁,而接替他的子婴彼时已经成年,年龄上并不符合。所以,子婴是秦始皇之子(非扶苏)这一版本似乎也不能成立。

那么,第三个版本呢?子婴是秦始皇之孙(非扶苏系)。对于这一版本,个人觉得,也不太说得通。当然,这仅仅是个人看法,没有相关史料佐证。那么,为什么呢?个人觉得,秦二世既然下狠手杀掉了可能威胁自己皇位的兄弟,似乎没有理由到此为止。因为秦二世是秦始皇幼子,古人普遍早婚,其即位时,部分年长的兄弟之子应该也已经成年,甚至比秦二世年长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仅仅杀掉那些兄弟有用吗?他们的儿子们不同样是威胁?再加上杀父之仇,秦二世没有理由在大肆屠戮兄弟的同时又大发善心,放过他们的儿子,这不符合逻辑。正所谓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秦二世大举屠戮兄弟的目的就是为了斩草除根,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只屠戮兄弟而放过侄子。那么,如果子婴是秦二世的儿子呢?那就更说不通了。首先,史书没有明确记载秦二世有儿子。即便有,赵高杀了秦二世,难道留着他的儿子们,等着他们来报杀父之仇吗?况且,子婴的年龄也否定了他是秦二世儿子的可能,因为秦二世死时才二十四岁,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成年的儿子呢?所以,子婴是秦始皇之孙(非扶苏系)这个版本,个人觉得也不太说得通。

下面说第四个版本。子婴是秦庄襄王庶子、秦始皇之弟。这个倒是有可能。但是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秦庄襄王的儿子只有秦始皇和长安君成嶠。即便秦庄襄王有其他儿子,哪怕是遗腹子,到秦二世死时起码也已经四十岁了。生在帝王之家,拥有四十多年的人生阅历,赵高似乎还没有傻到找这样一个有背景、有地位、还有四十多年丰富人生阅历的皇叔来当傀儡。更何况,如果秦始皇真有这么一位兄弟,不可能在史书中找不到哪怕半个字的记载。所以,这一版本的可能性的确存在,但个人觉得,比较小,几乎不可能。

那么,就只剩第五个版本了。子婴是秦庄襄王庶子、长安君成嶠之后,具体是儿子还是孙子已经不重要了。史载,长安君成嶠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前就因为“叛乱”未遂而逃亡赵国。可想而知,秦始皇在灭赵及一统天下之后,对成嶠这一支宗是成员必然是不待见的。换句话说,成嶠系理论上和秦朝的皇位是绝缘的。因此,成嶠的后代被遗忘、逃过秦二世的杀戮也就说得通了。因为他们对秦二世的皇位根本构不成任何威胁。成嶠和秦始皇年龄相仿,子婴作为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年龄上也基本能够符合。如果子婴是成嶠之后,即位前必然很难融入秦朝宗室主流,而即位后不久秦便亡国了,史籍对其身世记载语焉不详也就都说得通了。拥有嬴姓赵氏的血统,又是过气宗室,缺乏根基、便于操控,这就无怪乎子婴能够进入赵高的视线了。作为嬴姓赵氏的远支,赵高似乎不太可能找一个外姓人来继承皇位。但又要缺乏根基、便于操控,纵观彼时的秦朝宗室,基本也只能是成嶠系了。如果再往上,找秦孝文王或昭襄王的其他后裔,似乎血统又显得太过远支了,各方面都不太说得过去。所以,个人更愿意接受第五个版本,即秦三世子婴是秦庄襄王庶子、秦始皇之弟、长安君成嶠之后。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看法,没有任何史料有相关的明确记载。当然,这也未必就是事实的真相,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文作者:農民工老楊(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