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创性的六大优势野史趣闻
汉朝优势之一汉服
汉朝有很多完美的设计,当然设计并非仅限于衣服,重要的是国家机器设计,但是先说衣服,汉服是最美的服装。
这点尤其女孩子会深有感触,从整体观感看,宽袍大袖,飘逸才有仙气,看着像神仙,深具吸引力。不得不说,大多数男人都对神仙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虽然像牛郎董永那样的成功人士寥寥无几,许仙都一咬牙找条蛇凑合了,猪八戒更是被嫦娥刺激得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仍然挡不住男人对神仙的求知欲。
要是蟠桃大会上坐一桌子穿现代衣服的神仙,那玉帝老儿啃蟠桃还能有心情吗?非拿桃核把大家都砸跑了不可,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汉服无疑是最成功的。
另外从设计理念看,仔细琢磨你会发现,汉服如果想突出优点或者突出优势,就能做到完美突出,但是反过来,如果想隐藏身材缺陷,还真是能骗过一多半相亲的人,这样一种攻守兼备的路子,不知道谁琢磨出来的,表示只能佩服汉人的智慧。
所以,汉服最美。
汉朝优势之二最早开疆辟土
如果你养了一只猫咪,可能就叫它猫咪,但是养了两只,得区别了,一只叫闹闹一只叫跳跳,闹闹把小鱼干偷吃了,跳跳告状的时候就会对你说闹闹把小鱼干偷吃了,而不能说猫咪把小鱼干偷吃了。
所以民族用处最多的地方是外人对这边的称呼,所以老外称呼中国人是唐人,但是中国人还是认为自己是汉人,为什么,因为最早的开疆辟土是汉朝做的,原来的不管怎么折腾,遇到的都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是到了汉朝,这才发现还有波斯猫那样的美女。
做这个事情的是张骞,直到现在,丝绸之路再次闪出丝质柔光。
而且有句牛话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话很有现在美国航母四处溜达的霸气。而且语言精彩,不像现在生气了说话:你丫再不老实,老子掐吧死你!这太难听了,还有像,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能不说文言文语言之美,最厉害的是汉朝人人都会文言文,就像美国人人都会英语一样,所以汉朝很厉害。
汉朝是最有底气的朝代,历史上中国最大的威胁一直是北方游牧民族,汉朝给大家做的示范就是,把丫轰出去,祸害别人吧!所以欧洲出现了被称为上帝之鞭的阿提拉。
汉朝优势之三形成真正的封建制度
好多心理阴暗的怀疑中国的禅让,曹丕就乐呵呵对人说,我现在知道禅让什么意思了,这话很快被司马懿学舌。其实中国最早的是部落制,然后从部落制到诸侯制到封建制,在部落制的时候,禅让是很可能发生的。到了封建制,然后一直保持稳定,这个真正的稳定正是汉朝形成的。
一个朝代建立后,皇帝最担心的是什么?是这个朝代没了,所以在这方面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分封打天下的功臣,这是褒奖,是激励,更是促进稳定的办法,除了这伙人,还有宗室,血缘关系相对是最可靠的,有这两伙人支持,那么外人就没法出幺蛾子。所以出幺蛾子的,就出在这些人身上了。
周朝先是宗室管叔蔡叔闹事,后来就是各路诸侯,老大的位子过于吸引人,所以不管谁有条件,都不会委屈自己,这是人性,非关善恶,最终周鼎入咸阳。
秦始皇琢磨,不能给大家分地,不然早晚会出事,所以做得很绝,谁的也没有,天下分郡县,派经理人管理。看着好像很完美,而且顺序都排好了,自己是始皇帝,后面就是二世三世四世一直到一万世,但是一旦出事,一个出来支援的都没有,就象大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翻车了,乐呵呵赶来的全是抢东西的,所以直接就亡了,这种模式更不安全。
刘邦杀白马要大家发誓,非刘不能为王,无功不得封侯,确立了两个原则,一是宗室权力大过功臣权力,二是给谁分的都不多。这是一个优化的方案,两头都不走极端,而且保证了万一有事,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刘秀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当然也有失败的刘备同学。事实证明,经过以后实践中的微调,也就是推恩令,达到了国家政权的最稳定结构。以后所有的朝代,基本都是脱胎于这个模式。
如果从公司角度解析,就是一个股权稳定性的问题,有中小股东,这样骨干做事才有积极性,才利于带动全局,但是大股东绝对控股,你想出幺蛾子,不是一点儿不能,只是相当费劲。
这是立国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汉朝做的。
汉朝优势之四确立成熟的国家治理模块
功臣和宗室属于股东类型,这些人安稳下来,那么整个国家是怎么治理的,这就是框架建立问题。
周朝做的基本上是交给诸侯,介于美国联邦制和俄罗斯邦联制之间,需要明白的是,周朝不是皇朝,只是王朝,只有汉朝才真正开始皇朝,王朝和皇朝有什么区别?从一个角度看吧,看看欧洲的国王,只能一个老婆,看看中国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杂七杂八数千上万都可能,这是表象,背后的实质是权力大小,王朝是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并存,但是皇朝唯我独尊,只有小股东,但是股份极少,如果不是没办法,谁肯去做王朝,肯定想做皇朝。秦朝对于中国统一贡献最大,但是时间太短,太短就是因为他在皇朝设计上的不成熟,真正做好的,是汉朝。
国家治理,第一件大事,便是管理单元的划分,周朝是接近诸侯半自治,秦朝是天下划分郡县,从中央政府以下,再分两级,中央管着郡,郡管着县,这一共是三级。县制起源于楚,郡制起源于秦,郡县形成于秦始皇,划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到了汉朝,是从郡县延伸到州郡县,成了四级,直到今天,还是四级结构,也就是中央,省,市,县。
所以汉朝,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个皇朝,以后的朝代,基本都是改良版升级版或者盗版或者脑残版,但是无不以汉朝为参照模型。
汉朝开始也走了弯路,从开始的郡与国并存,然后一直绞尽脑汁的忙着削弱国的权力,到郡一统天下,国名存实亡,最后直接没有,最终形成一个利于皇权的稳定态势,中央州郡县,这下才踏实。
这是国家治理模块的划分,是皇朝行使管理的基本对象,以后无论怎么变化,无非是名字换了,或者地块大小改变了,本质还是一样。
汉朝优势之五丞相大总管的地位确定
管理需要团队,团队需要主要领导者和次要领导者。基本上想当官的最高追求就是当丞相,所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简直是数千年知识分子的最大理想,另外宰相丞相一个意思就是名称不同。
丞相出现源于秦朝,李斯虽然做了宰相,但是宰相定义模糊,尤其这宰相够失败的,先是被赵高挟持,然后用完了又被杀,弄得大家还以为宰相是专门听太监话的,相反赵高倒是给以后所有的太监树立了一个样板,算是这个行业成功的第一人士。这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宰相做不好,可能会有亡国的危险,这不是说着玩的,因为皇帝老儿一般享受的时间多,具体做事的大总管就是宰相了,宰相做不好,整个国家都会乱套。
那么宰相应该怎么做才合格?
这个问题提的好,另外答案也是精彩异常。
周勃安刘之后,那么大功劳,怎么封赏?封侯之外,再封右丞相,让你管着这些当官儿的,这样够威风了吧?确实威风。但是有天皇帝老儿闲的没事嘬着牙花子问他,绛侯啊,你说说这天上有多少太阳啊,周勃笑了,这问题不傻吗,于是回答说一个啊,对方继续问,那有多少月亮啊,回答也是一个啊,那有多少星星啊?周勃傻了,又问,每颗星星都叫什么名字啊?周勃直接吐血。皇帝老儿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笑了,说,陛下,你想知道多少太阳,去问三足乌,想知道多少月亮,问兔子,想知道多少星星,问伽利略。皇帝怒了,一拍桌子,那我养着你做什么?白拿工资,还吃回扣?还什么都不会!陈平笑了,我就是因为什么都不会才做丞相啊,你不也是因为什么都不会才做皇帝吗?
皇帝老儿吐血,陈平说:陛下,丞相的职责是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镇抚四夷诸侯,对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履行其职。皇帝说:善!反正我说不过你。
陈平为丞相做了一个完美的定义,以后大家都是按这个来的。
不过以后这个位置太重要了,让皇帝老儿嫉妒,然后想方设法算计丞相,要么弄尚书台,要么弄秘书处,要么弄军机处,一通瞎折腾。好在丞相属于软柿子,对付宗室和功臣的时候得大军压境才行,对付丞相用个太监拿张草纸就OK了。
其实无论怎么折腾,都是皇帝很难领导所有人,必须分权,作为宰相的一个人也好,还是作为秘书处的多人也罢,都是一个总领全局的职能,然后国家大事都从这个职能下去,进行分派,需要调整的只不过是这个职能中要一个人主持,还是多人主持,还有就是皇帝参与力度的问题。从现代管理学角度看,一个人最优的领导人数是六个,所以哪怕一个班子承担这个丞相职能的时候,这个班子人数也不会多,不会超过十人。
丞相是历朝历代最有名的一个官位,国家可以没皇帝,但是不能没丞相。
汉朝优势之六确立了儒家制度为国本
儒家的是非功过各有说法,但在当时,是最适合的,后人没能力做到更好,那是因为笨,同样一件东西,看你怎么用,即便是现在,儒家思想仍然有积极的意义。
以后会说到诸子百家的优势,以及,为什么会在与儒家的争锋中失败。
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在信息以光速环球传播的过程中,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国家如果小,很难有话语权,大航海之后,已经不是封闭的时代了,大家都不是傻子,很难做到独享某种财富或价值或思想或科技或资源。国家体量小的话,再怎么折腾,都是软弱的,因为环球生产力就是那么高的水平,国家区域小的话,再怎么强悍,都是脆弱的,因为没有战略纵深。
儒家对这个国家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凝聚力,这个凝聚力保证了中国在一面临海,三面环山的区域基本实现了资源大整合。
儒家思想,溯源尧舜禹,成就周文王,孔子发起,孟子后续,经历百家争鸣,又被秦始皇扔到坑里,见过刘邦的小弟弟,还认识他的拖鞋,到汉武帝的时候,正式确立为国家制度,延续千年。
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还包含了在各地建立学校,为政府培养源源不断的治国人才,会拍马屁的上了朝堂,当然朝堂中大贤也不是没有,本事小的承担了田园乡间微细胞的教化职责,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难以撼动。
儒家以后会细说,现在只说汉朝优势。
本文作者:趣谈历史888(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