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弓箭手:他射术精准可千里取人,也是超级谋略家,惜文采太差野史趣闻
说起有名的弓箭手,那么这位北魏名将一定算是其中一人,这是北魏的太师,文宣王长孙稚的曾孙,他叫做长孙晟,他是一个多面且复杂的人,从他的个人素质来说,虽然他的文采不如那些人,但是他矫健过人,并且他聪明绝顶,善于计谋和钻研,十分重视亲情,同时这也是他的弱点。要从他的身份上来说 ,这是隋朝重要的战略家,算是半个天子的近臣。

问什么说他聪明绝顶却又说文采不够呢?这是史书中说的,正史上明确的记载,所谓史书,基本上就是有文采的人对于一些人做出的评价,这方面就与他的兄长完全不同,正是这个缺陷,限制了他后期官位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何只说他是半个皇帝近臣,他只做到了从三品的级别,算是皇帝核心团队和那些皇室亲贵的边界,自此就开始原地打转,停滞不前。按照他的能力来说,其实他能做到更大的官位,哪怕是上到正三品官。在勋官改革之前说不定还能混上个大将军之类的,但是很可惜,隋炀帝时期虽说他是亲信,但绝不是核心成员。

压迫说他矫健过人,这是因为他留下了一箭双雕的故事,“善弹工射,矫健过人”,这是史料中对于它的真实记载,他与突厥觐见的射手比试,长孙晟留下了光彩的手笔。而绝顶聪慧,善用计谋,善于钻营这样的描述,则是要绑定在一起说。善用计谋这样的表现在他的外交上,他运用技能分裂突厥势力,他最擅长的就是我们所不耻的阴谋战略,在对抗沙博略可汗时,长孙晟就上奏说说了一番自己的计谋,而事实上的结果很明显,他的战略计略完全正确,而未来的历史走向也按照着他的剧本在不断的发展着。

他的上表直接展现出他对现实的判断,这封奏疏现在看来简直接是未来的行动指南,对于未来想要进行的外交策略,还有如何外交都进行了明确表述,甚至于他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离强和弱,成为了隋唐两朝对于西域少数民族的根本指挥战略,就这一纸奏疏,他就能被评为南北朝以来最为优秀的军事战略大师之一,在实际操作中,他的战略构想甚至能随时调整,计谋不带重样的。

不过他的战略能力并没有转化为优秀的战役战术能力,虽然他单兵能力杰出,尤其是他的远程击杀能给予敌人巨大威胁,而战略能牵着别人鼻子跑,但是其实在纯武将中,他并不是那些近战弓箭手。在有限的记载中,有一次作为行军总管,用阴谋和下毒方式击败了对手,然后才带兵出征,但是却只有斩敌人千余,俘虏百人,牲畜千头这样的几率。

在之后的一次战役中,虽然记载着他转战六十多里地,使得贼众投降这样宏大的记载,但是根据隋书来看,无论是当时的大将军梁默还是他自己的部下,都没有多出来几人,也就是说其实这场战役规模也不算很大,并且也没有俘获多少投降士兵,随意才说他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强力武将,而只是一个神箭手和战略大师。

在北周未灭往前,他就投到了演讲手下,但是杨坚可是亲自出来迎接他,而杨广还没当上太子,他就成了杨广的心腹之一,在新老皇帝交接的重要时刻,杨广让长孙晟进入营帐帮忙,绝对是因为他已经混到了相应的职位。

其实要真正评述这个人何难,他在历史上被作为武将来记载,仅仅因为其文采有限,但是作为武将来说,他没有我们熟知的那些武将的作战能力,他是是一个远程的神箭手,只要被近身基本上一个精英小兵都能轻松将他拿下,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人物,真正的位置在于千里外取敌人首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本文作者:青史一卷(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