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齐鲁|想当年千帆竞发,水浒好汉揭竿而起野史趣闻

2018-11-02 18:36:13

编者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大运河遗产山东段河段占据了总河段的近三分之一,遗产点超过四分之一,是一条镌刻山东运河历史的文化长廊。《风华齐鲁》特推出系列报道《山东大运河》,请看第5篇:大运河与泰安的故事。

大运河泰安段全长60华里,主要位于东平县境内,其中,东平湖是大运河山东段的最大水源地,戴村坝则被称为“大运河之心”。大运河泰安段现存有运河故道、戴村坝、戴庙闸、安山闸等运河古迹,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枢纽段位置。

大运河泰安段的戴村坝被称为“大运河之心”,是因为戴村坝为大运河水流畅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一样,这里也被誉为“北方都江堰”。因为有了戴村坝这一“心脏”,保障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漕运畅通,对我国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东也曾赞扬:“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其工程有三绝:一是在沙滩上用木桩筑坝,技术处理堪称一绝;二是“高一分毁坝,低一分水断”,科学设计又是一绝;三是一坝使运河兴国旺家500年,功能发挥也是一绝。

当年在中国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指出:“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都市,商品与制造商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明清时,东平有一胜景为“会河帆影”,就是描绘当年的繁华之景。当地县志记载:“在昔运河畅通,漕运兴旺之时,帆樯林立,商船汇集,岁运漕米400万石。白日帆樯林立,夜晚桅灯高挂。”

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也要归功于大运河和运河文化。八百里水泊梁山的鼎盛时期,恰是古代典籍中记载宋江等起义的宣和年间前后,而元末明初《水浒传》成书前后,正是梁山泊水域缩小、旧貌不复的泯灭时期。《水浒传》中富含艺术的夸张和生动细致的描绘,罗贯中参阅了有关梁山泊大量史料、搜集考察了这一带的风光景色、风土人情、民间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入了《水浒传》的加工制作。

古时,东平湖与大运河相邻而不相交,而现在的东平湖,实际上是大清河入黄前的一片低洼水泽。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东平湖水库时,才把大运河和大清河入黄口融汇一起,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平原水库。

(壹点号《风华齐鲁》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九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作者:齐鲁壹点(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