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掉双筷子成就蜀国,纣王制定象牙筷丢了商朝,历史十大定律野史趣闻

2018-11-02 17:06:51

一、象牙筷定律

纣王天资聪颖,具有抚梁易柱之力,继位后,重视农桑,国力强盛,打退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大到江淮一带。最后灭亡的过程,是由一双象牙筷开始。

纣王帝位稳固不久,命人为他制作一把象牙筷子。其叔父萁子担心地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粮,只能与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锦绣,乘华车,住高楼。国内满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异宝。所以箕子从纣王开始制作象牙筷开始就有了不祥之感。

果然,仅过几年,纣王便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厚赋税以实鹿台、建酒池肉林、腐败行径诸臣效仿,民不聊生,最终被周武王所剿,自焚而亡。

世人的贪欲,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没有止境的。君王的贪欲,更为可怕,因为他拥有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阻止他。

殷纣王,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他给后人留下了两个字,'殷鉴'。

无法节制的权力+无限膨胀的贪欲=殷鉴不远。

所以,千万不能有第一次: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就像大

坝一旦决了口,洪水便会一泻而下、而覆水难收,纵想悬崖勒马、亡羊补牢也为时晚矣。 看一看那些贪官,只要收了第一笔贿金,以后的事便不由他了。 所以,人的意志力是多么薄弱。一旦坐上权力的交椅,就很难拒绝第一次。

二、兔死狗烹定律

越王勾践,为报仇雪恨,卧薪尝胆,精神非凡。但他的个人品质却非常糟糕。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帮他筹划大计的两个功臣,成就大业之后,一个被杀,一个逃跑。

杀文种的时候,勾践说,“你教我灭吴七种方法,我用了其中三种就灭了吴国,你那里还有四种,把它带到先王那里去吧。”

有七种方法灭吴,应当很有智慧,却遭了勾践的毒手。此前,范蠡曾规劝文种,“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范蠡之智,显然高过文种,终能免于一死。

汉高祖,依赖韩信的军事天才,夺得天下。原说是与韩信“共天下”的,后来非但不“共”,还要了韩信的命。倒是张良聪明 绝顶,托言辟谷,躲到深山里去。刘邦

死,张良的辟谷秀也就谢了幕,照旧吃饭。

现在这些做生意的人,若是几个人合伙共同创业。开始的时候,兢兢业业,在艰苦环境中共同拚搏,尚能齐心协力。一旦家大业大,有了丰厚的利润,就会生出异心。彼此猜忌、龃龉,终至于分道扬镳。

后人把范蠡的这个定律表述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自古患难易共,富贵难同。”

三、包围定律

先汉所以兴隆是因为“亲贤臣,远小人,后汉所以倾颓是因为“亲小人,远贤臣也。“ 奸臣和小人,虽为人所不齿,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皇朝的灭亡,国家的劫难,往往与他们息息相关。

《史记》中有《佞辛传》,《汉书》中有《奸佞传》,《新唐书》及其以后的《宋史》、《元史》《辽史》、《明史》等正史中都有《奸臣传》。奸臣在历史中的地位,史家不敢忽略。

“指鹿为马”的赵高,“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祸国“六贼”童贯、高俅、蔡京等,陷害忠良的秦桧,两面三刀的严嵩,无法一一列举。若能把他们聚集拢来,可以排列成大军,浩浩荡荡。只不过,这只大军不能用来上阵杀敌,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包围”。

包围者不仅有奸臣小人,还有女人,他们像一块磁铁投入沙堆中,磁铁表面便会粘上些许铁屑,是因为存在磁场。围绕着权力,也有一个看不见的权“场”。各种意有所图的人向着权力中心作定向移动。形成“包围”,权力越大,包围就越厚。

一个皇帝周围,有三宫六院,无数的宫女和太监、虎贲勇士、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千军万马,铜墙铁壁,把一个“寡人”包围在当中。寡人心里高兴,就要走出去巡视。但即便他真的走到了田间地头,也得不到真实。因为“下面”的人熟谙蒙骗之术。一切场景都是事先精心安排好的,滴水不漏,皆大欢喜。

鲁迅先生说,凡是“猛人”,“身边便总有几个包围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透。”结果,“是使该猛人逐渐变成昏庸,有近乎傀儡的趋势。”

先生认为,“猛人倘能脱离包围,中国就有五成得救。”先生因此想作一篇《包围新论》,讲述“包围脱离法”。“然而终于想不出好的方法来”。我那时就很悲观,鲁迅也如范蠡一样,是中国最聪明的人,居然想不出好方法。后来听说瑞典首相出门不带警卫,上班乘公

交车。心想,答案就在这里了,包围是可以打破的呀。

第四、敌戒定律

敌戒定律是指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个人,虽然敌人对于我们来说都希望没有 但是敌人会让我们不断的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小心行事,戒骄戒躁努力的超过敌人比敌手更强,从而自己更加的优秀更加成功。然而如果没有了敌手,我们的警戒心一下子 就松懈下来了反而容易失败。

人们都知道敌人对自己是有害处的,躲都来不及但是柳宗元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有敌人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是对自己有利的。秦国在与六国对抗的时候 ,为了能打败敌手而富国强兵,然而当把六国打败后却因为没有敌人而自己放松下来,慢慢转向衰败。

晋国打败了楚国。范文认为这是晋国的祸患,晋国的国君不听范文的劝告因为打败了敌国而不强盛自己的国家,结果全国怨声载道。

孟庄子讨厌臧孙纥,臧孙纥死后,孟庄子很伤心认为治自己病的药物没有了,自己也会在不久后死掉 。聪明的人知道,敌人存在的时候我们会戒娇戒燥不会自满,小心敌人不至于得意忘形。然而在敌人消失或不存在时,我们往往会过于骄傲会得意忘形,会自满,会不注意自己的行事。慢慢的,我们就会因为这些而招致祸患会尝到失败和灭亡的结果。

所以,警惕疾病的人,会延年益寿而。自认为自己强壮的人,反而会突然死亡。

五、朋党定律

唐穆宗时期,以李德裕为首的士族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官员结成一派,两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讦、倾轧达四十年,史称牛李“朋党之争'。

一个人立于社会,并非是孤立的。在他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亲戚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徒)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帮会关系、志同道合和趣味相投的同志关系等,这些关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会资源。聪明的人运用得好,前途无量。无论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能看到中国人在忙着拉帮结派,就像一只只勤奋的蜘蛛,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网略。因为网略越大,越结实,捕获的就越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中国人常常结为宗派,十分自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六、黄宗羲定律

所谓“黄宗羲规则”是由秦晖先生根据黄宗羲的观念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前史规则。内容是对于“帝国千年以来”经过“并税式变革”处理“农人负担问题”。每次变革的意图都是好的,变革者的初衷是要经过“并税”的方法减轻农人负担。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农人的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倒愈益加剧。黄宗羲称为“积累莫返之害”。

黄宗羲定律是描述农业社会农民税费负担的论述。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全国废除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

在工业社会中,如果政府的征税权不受控制,税制每改革一次,企业的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推论是描述工业社会企业税费负担的论述。

后有人将黄宗羲定律初步引入到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研究中 。该观点认为,由于中国大陆现行的财政体制是一种“压力单向传导机制”,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可总结为:应以大规模综合性减免税费替代目前中国实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面对不同的行业也要设计不同的税率并降低一般纳税人门槛,越能带动更多就业的行业税率就应越低、税种就应越少。

七、五世而斩定律

1856-1860年,太平军两次打破围困天京的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取得大捷。有人说,虽然打了胜仗,但客观上却帮了清廷的忙。何以这样说?驻守江南、江北大营的是清廷“精锐”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绿营兵“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堕地。“八旗兵则更为腐败无能。两营溃败,湘军成为清廷主力,形势急转直下。当年八旗兵入关,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只凶猛的老虎后来为什么会变成如此熊样?富贵人家,总是难以持久,是中国历史的规律。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是中国古史的规则。孟子曰,“正人之泽,五世而斩。”一个有本事的正人,得了个好位子,挣了一大份家业,想把他千秋万代的传下去。但“五世而斩”,正人的愿望终会被严酷的实际所击碎。老百姓的说法,更加令人败兴。他们说,“富不过三代”。五世也罢,三代也罢,贫与富,是在不断地转换。

也许这是一种自然的调节,自然的公正。为什么富者不能恒富?富贵人家之所以会出败家子,我以为原因有四: 骄、奢、淫、逸,这也是八国联军不能驻足中国的最大原因。

八、权大欺主定律

清末权臣袁世凯,为大清帝国送了终,人称“权大欺主”。蒋介石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其“御下之术”是,暗中支持和挑唆各个派别和山头(黄埔系、cc系、政学系)相争,各派彼此争斗、钳制,需从蒋那里寻求支持,于是蒋超越各派之上成为无法撼动的最高领袖等。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有一个难解的结始终困扰着历代的政治家,那就是“权大欺主”。 历史上“权大欺主”的事屡见不鲜。楚成王儿子商臣,逼迫成王自杀;吴国公子光派专诸刺杀王僚;西汉末有王莽篡汉;晋有“八王之乱”;三国时期有曹操等。

当一棵大树中心干上的分枝高过中心干时,其生长势会强于中心干,最终取而代之。取而代之,是因为“生长势“的对比发生了变化,终于成为”强枝弱干“。在帝国的朝堂上,当帝王与臣下“权势”的对比发生变化时,也会有“取而代之”。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一样,对优势地位的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九、皮毛定律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句话,写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千年之病,千年之痛。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变成了“毛”。

秦之前,文人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时光。他们负笈而行,周游列国,天马行空,十分浪漫。他们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说服全世界。他们的思想像凌空而过的天马,高远而神奇。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喷涌而出。

秦以后的文人,他们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经书和教义,他们整日诵咏的是别人思想的片断。文人们没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干涸了。天马没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于皮上的随风抖动的“毛”。

十、枪杆子里出政权定律

毛泽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在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与会的不少人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苏联顾问在处理国民党、农民土地、武装斗争等问题上表现出的右倾倾向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党中央所犯错误中的一个错误是不认识军队的极端重要性。他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由中国国情特点决定的,即中国内部没有民主,只能以革命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夺取全国政权。毛泽东的这个意见切中要害地指明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式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这段话后来成为党创建,领导和掌握人民武装并进行斗争的行动口号。

毛泽东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没有救世主可以将幸福送给中国人,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治中国的病。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西方的公式,只能将中国越弄越乱,越搞越坏,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可以说对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确定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兴起了土地革命战争。

本文作者:国学分享(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