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李旦挖了那么多的坟墓,为何史书上没人骂他?野史趣闻
挖人坟墓,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所不容的,我们翻开史书,总能见到许多关于相关的记载,而这些挖墓的人,都淹死在了文人的口水里。
比如黄巢、董卓、曹操、孙殿英等,再如伍子胥虽然为了报仇而挖了楚王的坟,也同样没有逃过文人手中的笔。
可同样是挖人坟墓,为什么唐睿宗李旦,却没见有多少人骂他呢?
我们先来看李旦都挖过哪些人的坟。
据《旧唐书》记载:“及睿宗李旦继位,下令掘武三思父子之墓,开棺暴尸,夷平坟墓。”
除了武家坟,他还挖了中宗李显皇后韦氏父兄的坟,夷为平地,作为一个皇帝,手段不可谓不残忍。
那他为什么要挖这些人的坟呢?
唐睿宗李旦,初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李显的同母弟,最开始封殷墟王,后领冀州大都督。
他一生最有名的事,就是曾两度登基,三让天下。
第一次登基: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武则天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
第一次让天下:李旦当了皇帝后,武则天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李旦毫无实权,甚至连干预国家大政的权力都没有,沦为傀儡。
公元690年9月,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废李旦皇帝称号,封他为皇嗣,改名武轮,迁居东宫。
第二次让位: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又改立李显为储君,皇嗣李旦则被贬为亲王,封号相王。
第二次登基: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五人发动神龙革命,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李显复辟,不久武则天去世。
景云元年(710年),中宗李显驾崩,传说是被韦皇后毒杀,少帝李重茂登位,改元唐隆。
同年6月,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带领羽林军攻入皇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成旦复位。
第三次让天下:太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太平公主想做第二个女皇帝,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当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人由她推举,而李隆基则欲巩固自身势力,为继位铺平道路。
公元712年7月,唐睿宗再也无法面对和平衡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争端,只好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李旦第二次当上皇帝时,是在朝廷铲除毒死中宗李显的韦皇后和外戚之乱之后,为了彻底肃清朝堂上的外戚势力,并以此为鉴杜绝太后外戚的发展,于是决定对有罪的外戚进行夷坟、斩棺、戮尸等严厉的手段。
武三思是武则天时代的主要乱政成员,在李旦登基时,早已被李显的儿子李重俊诛杀,但李旦没放过他父子的坟墓。
还有武三思的族弟武攸暨,他并没有在朝为官,但因为他曾是太平公方的老公,其早已被武则天赐死,但李旦还是没有放过的坟墓。
而对于当时最大外戚韦氏一族,李旦更是没有手软,诛杀韦氏一族后,又把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堂兄韦洵的坟墓夷平。
那么为什么李旦做了这么多事,却没留下坏名声呢?
原来呀,他的这种做法虽然有失道义,但却在政治上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肃清了朝堂,杜绝了后来的外戚干政,从社会稳定上说,他的这做法还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延伸阅读:
本文作者:侃天下(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