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何十四五岁出嫁?原因简单野史趣闻
2018-11-02 15:07:33
古代女子为何十四五岁便要出嫁?原因很简单,也让女子很为难!

古代与现代的情况完全不同,当时科学技术、医疗水平都不发达,古人的寿命都不长,人口也少,因此只有大量的人口基数才能弥补战争,疾病所带来的死亡。因此大力鼓励生育成为了古代的一项长久的国策,因此早在西周时便已经规定了“男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

而到了战国时期,因多国征战,这一期限又提早了许多,从前女子只要十五岁许配给人家就可以。可战国时期,齐桓公曾令:女十四岁出嫁,越王勾践曾令:女十五岁出嫁。而到了两汉三国时期,更加规定了:“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意思就是超过十五岁不嫁,纳税按5倍来算,可以说是强行让女子早早出嫁。

而其实形成这种原因很简单,那便是女子在封建社会没有地位,她们没有话语权,再加上封建社会以农业为主,多多繁衍后代才能提高国力,因此女性便在这种看似简单直白的情况下沦落为了生育工具,毫无个人价值体现
本文作者:历史学经验(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