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八年皇帝,就成了“太上皇”的唐高祖李渊「原创」野史趣闻
提高唐朝皇帝,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唐太宗李世民,或者唐玄宗李隆基。而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李渊,却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存在感不强。其实李渊也是一代雄才,虽然只正儿八经做了八年皇帝,就跑去当“太上皇”了,但正式他一手开创了大唐基业,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走向。

据《册府元龟》记载,李渊以北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丁酉(566年12月21日)生于长安。他的家庭,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家族。
李渊的祖父李虎曾为西魏尚书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宇文泰等共八位柱国大将军并称八柱国。
宇文泰的家族建立北周后,李虎已经去世,获封陇西郡公。
父亲李昞,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陇西郡公,于550年加封唐国公。
李渊七岁丧父,袭封唐国公。
同时,李渊又和后来取北周而代之的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是亲戚。当时西魏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四女和七女,分别是李渊和隋文帝的母亲,也就是说,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亲姨表兄弟。

581年,杨坚逼迫北周静帝禅让,李渊任千牛备身(皇帝的禁卫武官),因与皇室的姻亲关系,589年随隋文帝灭陈,后累任谯、陇、岐三州刺史,荥阳郡太守。604年,隋文帝驾崩,迁楼烦太守,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迁殿内少监;大业二年,除郑州刺史[3];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是年隋炀帝征高句丽,李渊在怀远镇(今辽宁朝阳附近)负责督运。
李渊与隋朝宗室关系密切,参与了朝廷的众多大事,他也趁此机会招纳人才,也因此引起炀帝猜忌,李渊很是担心,后来不得不以酗酒、受贿等“自污”的行为,降低隋炀帝对自己的敌意和提防。
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任山西河东郡慰抚大使。大业十二年(616年)升为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617年)正月迁太原郡留守,7月杀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打着勤王定乱,迎回隋天子的旗号正式开始于晋阳县起兵。晋阳起兵即得到李氏宗族及姻亲的响应。他一边招降叛军、流寇,一边派亲族迅速进兵,并且借助突厥始毕可汗的500骑兵进攻隋大兴城,于12月攻克。
当时时局混乱,农民起义,叛军起兵,此起彼伏。李渊拥代王杨侑做傀儡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受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进封唐王,不久进位相国,加九锡。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炀帝在四月被宇文化及叛军所弑后,李渊逼迫隋恭帝禅让称帝,建立唐朝,隋朝灭亡。
李渊在位期间,没有能尽早确立及处理好继承人问题,虽然他一早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他眼见皇太子李建成与各儿子明争暗斗,他却一再纵容,图让众子互相制衡并未加以控制,同时李世民拥护者众多,导致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激化。
最终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的军队控制了长安,声称二人系作乱伏诛,加上群臣的支持和拥戴,李渊被迫将军国大事交由李世民处理,而李建成、李元吉不但被追废为庶人,诸子也遭诛杀,皆除宗籍。
三天后,李渊立已掌握实权的李世民为皇太子,三个月后更将帝位内禅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贞观三年,移居弘义宫。
贞观九年五月初六(635年),李渊去世,享年七十岁。死后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

李渊创立唐朝,虽然在皇帝位子上仅坐了8年。但仍然做了不少顺应潮流和民心的事。
在官制上李渊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了唐的官僚制度,基本使用了隋的制度。
在农业方面他于武德七年(624年)颁布均田制;对税捐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
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颁布了武德律。
毫不夸张地说,李渊对唐朝制定的各种的措施,为唐太宗之后的“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本文作者:咸聊人文(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