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难遇的一场奇灾,曾国荃看到后竟说:“百年奇灾,古所未见”野史趣闻

2018-11-02 11:08:24

大家都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据说天地开辟之初,女娲觉得孤单,于是就造了人,并且赋予了他们劳作的双手,教会他们生存,历代繁衍。可是,却没有赋予他们躲避灾祸的能力,就拿中国来说,从古至今出现不少的天灾,死了不知道有多少人,而旱灾的出现,让人民苦不堪言,也是旱灾最令人心疼。

据资料记载,从秦到清朝这段时间里,居然出现过一千多次的旱灾,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旱灾,多么可怕的数字啊!

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出现过连续四年的干旱,这次旱灾对国家的稳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说这件事情成为明朝灭亡的导火索一点都不为过。

到了清朝,也不能避免因为旱灾带来的影响。就在清末年间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华北大旱,这场灾害来的猝不及防,波及范围很广,对不少的省市造成影响。很多百姓都被活活饿死,甚至被渴死。于是引发了百姓的大逃亡,这对于国家来说那是极其不利的,但统治者也束手无策。

四年的大干旱,人民颗粒无收,农田一片荒芜,现状惨不忍睹,哀嚎遍野,许多村庄变得一片荒芜。

这次灾害被叫做“丁戊奇荒”,原因是由于灾难发生的年份1877年和1878年这两年比较严重。当然,也可以叫做“晋豫大饥”,毕竟此次灾害河南山西两省最为严重。但不管叫做什么,都能够看出这次灾害有多恐怖。

那时候的大清朝,刚刚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动。在1875年,光绪帝即位,这时的光绪帝年仅四岁。自从他登上宝座以后,很多地区先后出现干旱,以北方最为显著。就连到了冬天,雨水仍然不多。

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旱情仍未减轻,反而越发严重了,主要灾区以河南山西最为显著。不但是北方,南方也遭受影响。不少省区发生大干旱,粮食短缺,水资源不足,灾区农业收成低迷,越来越多的人吃不上饭。

这样的大旱灾,使饥民到处都是。《山东通志》称该年全省“大旱、民饥”。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百年奇灾,古所未见”。有书上记载这次的大旱,其中提到,这次大旱使百姓的失去理智,哄抢食物,手足相残。据说,有过境的人都失踪了,至于去了哪里我们不得而知。因为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人不敢出门,不敢远行,这并非好的现象,只会造成更大的悲剧。

两年的大旱灾已经使国家失去了向心力,就在1877年的时候,旱灾居然又加重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山西省最为严重。这样的大旱灾有百年未见过了,而由旱灾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土地一片荒芜,饥民横尸百万。若是统治者尚存一丝善念,都会为这样的景象而感到心痛吧!

俗话说得好,天灾人祸。遭受了天灾的百姓们,还是无法避免人祸,沉重的赋税更加令百姓们苦不堪言。当时黑暗的统治,官员们的暴力,从未体恤过民情,反而在百姓们最需要的时候进行残酷的税收。可是在当时那种严峻的情况下,连温饱都无法满足的百姓,又怎么能够拿出多余的钱来纳税呢?

对于粮食减产的问题,有人认为除了干旱之外,还存在一些原因造成粮食收成不断减少。比如说有人认为是因为种植鸦片的问题,当时的清政府允许百姓们大量种植鸦片,而鸦片给百姓们带来的利润是可观的,越来越多的人民开始种,时间一久,粮食供应不足。各省的地方官员就开始搞封闭政策,不让自己的粮食出省,这对本就存在的灾情来说是极其不利的。除此之外,民间不断发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人认为,这也是引起粮食减产的一个重大的原因。

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以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出名。为了压制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必须派兵,可是如何才能调动兵力?犒赏三军,这是必要的。若要犒赏三军,就必须从百姓身上捞点油水。这对农业的发展起阻碍的作用,大大破坏了农业的正常发展,再加上战争持续时间太长,就更不利了。

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持续四年的大饥荒,不仅是对当朝统治者的考验,也是对政权的一大冲击。农民起义的出现,更让当朝统治者腹背受敌。加上当时的社会并没有什么保障体系,受苦的还是百姓。但从根本来说,虽然在这场大饥荒之中,出现过很多次的民众暴动,但却没有一场真正的农民起义。

在晚清时期,清政府落魄的时代,这看似简单的一切,实则是一个奇迹。

本文作者:山川文社(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